报告文学《五峰山变奏曲》研讨会在京举办

新浪读书

12月18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电力作协联合主办的由张茂龙、缪红芹创作的报告文学《五峰山变奏曲》研讨会在中国作协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电力作协驻会副主席潘飞,中国电力作协副秘书长、《脊梁》杂志主编周玉娴,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之伟,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胡敏强,国网经研院副院长马为民,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政,中国电力作协副主席、江苏省电力作协主席王啸峰,国网江苏省电力经研院院长王旭,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公司执行董事郭浩及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梁鸿鹰,作家出版社原总编张陵,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等评论家与会,会议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主持。

报告文学《五峰山变奏曲》研讨会在京召开
今年5月,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镇直流工程投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工程核心在于加大江北负极电力跨江送至江南消纳,为我国用电需求大、电网饱和度高的区域电网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作出先行示范,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报告文学《五峰山变奏曲》发表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24年第12期,张茂龙、缪红芹两位作者在采访百余名工程设计、建设运行人员后,以翔实的资料形成了数十万字的素材,展现了江苏电网建设者创新思路、精妙施工的风采,奏响时代强音,作品诠释了电力人胸怀强国之志的崇高信念,也弘扬了作家以精品力作传递时代精神的写作初心。

研讨会现场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致辞中说,作为“文学轻骑兵”,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等方面,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近年来,许多报告文学作品着眼于全面、真实地再现重大工程成就。“文章合为时而著”,重大主题的书写,既是写人与纪事相结合的历史描摹,更是呈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表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屹立在五峰山山巅之上电力工程的四代大跨越,承担着跨越长江天堑,贯通大江南北输电的重任。随着时间推移,原来的设计已经难以满足新的输电和通航需求,随即启动了扬州-镇江直流工程,该工程利用现有五峰山大跨越,将交流输电改造为直流输电。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全球输送容量最大的交流改直流工程,是江苏电力发展史上的一次新跨越,更是中国电力发展史的一次新跨越。《五峰山变奏曲》全景描绘了扬州-镇江直流工程的史诗历程,满怀激情地讲述了国网江苏电力人的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时代故事,塑造了以王之伟为首的电力人不忘初心、砥砺奋发的英雄集体群像,让读者感同身受地站在全球输送量最大的“交改直”工程的历史现场,从“国之大者”中见证“国之创新”,是一部立意高远、格局宏大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之伟介绍说,“扬镇直流主要有这样几个特色,一是这个工程是在现有的交流电力系统里面嵌入了一个直流的输电系统,大大提升了电网的灵活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电网发展的边际效益,体现了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之下电网的发展将由单一的交流电力系统向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发展。二是它是利用现有的交流输电线路进行改造的一个工程,在这个工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因网至宜、实事求是的特征和特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性能。三是长远规划建设。随着扬镇直流一期工程的投运,二期工程的建设,《五峰山变奏曲》这样一个作品应运而生,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的作品,更是一篇江苏电网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也是一种电网技术创新方面的文化传承。这是江苏电力人一场情感的交响曲,用它的文字激励了电网的发展,也体现了我们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所应该有的精神和内涵,在建设物质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共同享有我们所应该有的精神世界。《五峰山变奏曲》能够更好的激发我们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用我们现在做成的工作去影响和启发未来的年轻人继续工作、继续思考,继续去创新,为电网的发展乃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两位作家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情感与开阔的视野,全方位地对五峰山新一代大跨越建设历程进行了整体呈现。从无到有,从走向世界到赶超一流水平,《五峰山变奏曲》以扬州-镇江扬镇工程为典型个案,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表现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力人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与大国风范,也勾勒出江苏电力人力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初心。为改革开放40多年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写出了一段非常生动的注解。
作品主题挖掘深刻,章节有序雄健。作者布章“五峰山畅想”“共同的梦想”“只想早一步与阳光做伴”“让蓝图走进现实”,设节“五峰山咏叹”“心系五峰山”“让五峰山大跨越再次新跨越”一步步推进“五峰山‘大跨越’的华丽转身——彰显江苏电力人创新我国首个220千伏‘交流’改‘直流’工程”的卓越成就;通过“量体裁衣”“同在一个屋檐下”“接地极之争”“有一条路,让功率不短路”,展现江苏电力人面对千难万险,敢于担当,艰难艰辛地破解国际、国内史无前例的电力新题难题的科技攻关、开拓创新、探索中前行的大无畏创造精神;通过“‘政处’跑出‘加速度’”“与扬镇工程共成长”“谁持彩练当空舞”“专业‘找茬人’”,讴歌江苏电力人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通过“火眼金睛”“终极大考”“无限‘风光’过大江”,颂扬江苏电力人爱岗敬业、专业专注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家准确把握这部报告文学的特质,以激越雄壮的精彩华章、清新的文笔、富有信度和力度地展示出国家电网江苏电力人的实现中国创造、中国精神的伟大的磅礴力量。
《五峰山变奏曲》这部作品涉及扬镇工程这一重大工程的历史与现实、数据与资料,还有参与了众多电力人的群像,读来有非常强的现场感与历史感。此外这部作品在文学表达上,文学技巧非常娴熟,比如说有一些人物的对话,还有一些非常生动的细节,结构完整,人物鲜活,以人物带动故事,奏响了一曲呈现跨世纪重大工程的时代赞歌。两位作家将笔触下沉,把视角下沉,人物的个体命运、家国情怀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忠实记录了当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生动勾勒出了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成就和壮美画卷。
《五峰山变奏曲》的作者张茂龙、缪红芹也畅谈了创作的过程与体会,并对与会专家的肯定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