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絮》:“清华子弟” 张克澄回忆大师的风骨与逸事

新浪读书

《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张克澄 中信出版集团
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在清华的天空上,有太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治国之俊,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照亮中华大地。
这本书的作者——张克澄为张维、陆士嘉之子,自孩童时期便浸淫在大师云集的清华校园内,耳濡目染,从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着大师之魂。华罗庚、钱学森、林同炎、蒋南翔、常迵、黄克智、季羡林……从科学到教育,从医学到文学,大师们的形象跃然于书中。他们或是邻居,或是师长,或者忘年交,或是玩伴……大师们的形象是那样的鲜活,展现出很多不为人知的烟火气。
很多故事如今看来像是天方夜谭,却能让读者如同置身那个年代,感受大师在你我身旁。
这是作者思忆父母和清华大师的动人故事,也是一首缅怀先辈的颂歌,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与见证。
编辑推荐
■时代和大师的身影,在历史中沉淀。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在20世纪50-80年代所闻所见的清华风物,他在回忆父母的成长、工作与生活经历的同时,更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描写出了那个时代大师的风骨与逸事。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科学家的求真、教育家的坚守、医者的执著、画家的逸闻……时代和大师的身影,皆在书中、在历史中沉淀。
■有以心诉说的动人情感,也有令人捧腹的快意絮语。
追忆往昔,作者在岁月中寻找父母的回忆,在历史中诉说大师逸事,更是在书写中完成昨天与今天的自己。“家”是父母,是家人,是作者的“小家”;“家”更是清华,是历史,是国家的“大家”。
作者简介
张克澄,1947年3月生于天津,后随父母张维、陆士嘉移居清华园,在园中长大成人,先后在清华幼儿园、清华附小、实验二小、清华附中、101中学、26中学(今北京汇文中学)求学,后至园外领悟人生,曾插队当农民,进中科院物理所十余年,负笈美国,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以硕士学位结束学业。此后,盘桓硅谷,历大小公司,遇各路神仙。晚年,再度回到清华园中。
儿时,周围大人皆名人;及长,同学朋友成为名人;老来,晚辈中涌现名人。
古稀之年,成此书,思念父母恩,感怀清华魂,追忆大师铭。
相关推荐
这本书很有现实意义,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科学家的情怀。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的《万字号》一节,学生问蒋南翔校长“红”是什么,蒋回答“红”就是爱国;其次是《白金》一节中张伯伯物归原主的故事,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今天,虽然我们在物质上丰富了,但在精神上仍有所欠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读这本书。——常振明(中信集团董事长)
清华园里大师的小故事,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故事中透着大精神,大师们的为人,治学,爱国奉献,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提携后人的精神与传统,真实、生动、鲜活地跃然纸上!——王凤生(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接到此书,当日读至夜深,学习“双子星座”的大师风范!从数段小絮中演映出大千世界,从大师礼赞中看到了峥嵘岁月。——余寿文(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小故事生动地折射出清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为人真诚和治学严谨,这是值得我们后辈们一生学习的。——岑章志(清大学华原副校长,张维学生)
感谢克澄老师,让我从一件件逸事中,体会清华先贤的家国情怀。——李路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感谢两位恩师的培养!德才兼备德为先,二老的为人是晚辈们一生学习的典范。克澄的生动故事,唤起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黄克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维学生)、陈佩英(黄克智夫人)
此书写作风格生动活泼,文笔富有魅力。这些故事没有说教的痕迹,却对做人、做事很有教育意义。虽讲小絮,反映的却是清华大家的风范,他们既继承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又展示了为民族复兴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过增元(工程热物理学家,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克澄的书, 从一位清华教授子弟的视角, 讨论了清华园的文化传承, 从侧面展示了 “ 爱国奉献、 追求卓越” 的清华精神。——方惠坚 ( 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张维学生)
张维先生、 陆士嘉先生德才双馨, 是 20 世纪中国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不忘初心的后辈将永远怀念他们。——叶宏开 ( 清华大学原纪委书记, 张维学生)
这是一段深刻的回忆, 也是一本珍贵的史料。——潘际銮 (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故事见大精神。这精神,是清华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读完,才知道张克澄如此有才气。——林泰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久违的感动! 从晚 9 点到凌晨 3 点, 一个人 “ 趴” 在客厅的沙发上, 只为读一本书: 《大家小絮》! 感恩克澄兄给予的感动, 字里行间, 无数大师在张维、 陆士嘉的陪伴下, 款款地走来了。 为清华人文精神的传承发展鼓与呼! 书中, 道不尽的是 “ 大家小絮” 、 家国情怀!——徐林旗 (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席课程研究员)
接到克澄发小的书真的挺惊讶, 年过七旬的他长年奔波于美国和中国两地, 竟能笔耕不辍。 看到书名, 便猜到他叙记的是清华里的往事, 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在清华园里长大的人来说, 挺吸睛的。 书中的许多事把我又带回早年那些美好的回忆中……我们的父辈为了中国的崛起汇聚在清华园, 那时的校长所称的 “一百零八将”, 便是指这批报效祖国的精英。 写出来篇篇都是戏。——戴慧远 ( 张克澄幼儿园、 小学同学, 其父戴志昂,其叔祖父戴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