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乡土叙事和现实题材的新范本:《陌上》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浪读书

关注

11月14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作家出版社承办的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了研讨会。何向阳、李朝全、胡平、梁鸿鹰、施战军、李国平、程光炜、、王干、张清华、刘琼、张志忠、郭宝亮、王春林、韩敬群、宗永平等评论家、编辑家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赵海虹主持。

《陌上》是付秀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华北平原上“芳村”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变迁。小说以散点透视的笔法勾勒出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细腻地描绘了乡村各色人物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出一种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冲淡平和的气韵中,也暗藏着雄奇的狂野的气势。全书三十万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荣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受到了文学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吴义勤认为,《陌上》接续中国田园牧歌式文学的传统,用传统的笔调,描绘出今天中国乡土现实在时代洪流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陌上》也继承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启蒙传统,为人生、批判现实,在继承中又做出了改造和变化。《陌上》从乡村伦理的视角,发现了乡土中国的伦理本源,其中蕴藏着很大的丰富性。付秀莹还原了乡土小说中许多被忽略掉和遮蔽掉的元素,比如说节气、时令、风景、人情世故等,这体现了作家对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陌上》是从文学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宏大主题入手,从抽象的话题入手,是从生活细部切入,以同情的理解的悲悯的眼光,打量乡村,书写乡村,她将现实题材以审美的方式融入了文学,提供了特别的珍贵的经验,这在文学的探索与回归上是难能可贵的。从这个意义上,《陌上》带给我们的启示甚至超过了作品本身。

与会专家谈到,《陌上》的思想之源、艺术之源、文化之源可以上溯到中国古典名著,比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付秀莹在乡土叙事和现实题材创作中,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新的风格,堪称范本。站在新时代的乡土高地上,她经历了从温暖到雄奇到狂野的转身和蜕变,抒写出在大时代中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难言的历史情感。她对语言的精雕细琢、对细节如工笔画般的描写、以及无线延展的网格状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清明上河图卷轴般的精美——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它展现了一个美妙的悠长的过程。这是一部抒情长卷,也是一部叙事长卷,它代表了乡村文学中新的突破。同时《陌上》也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陌上》对今天发展中的乡村中芸芸众生像的刻画,更新了我们从直面案头阅读所接受的固化信息,令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新气象,新活力以及与之伴随的新反转,新问题。

付秀莹在答谢中表示,继《陌上》出版两年后,大家再一次来研讨它,重新审视它,使自己受益匪浅,也激励她在未来写作中不断探索。乡土题材与文学的审美,有一种天然的本质联系,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虽然已离开故乡多年,她的精神却永远眷恋乡土,那是她精神意义上的故乡。(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