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作家乔斯坦•贾德做客北大谈“苏菲的新世界”

新浪读书

关注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十余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迄今出版了19部作品。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之一”,奠定了贾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他同时热心于公益事业,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乔斯坦•贾德先生设立了挪威环境与发展奖项——“苏菲奖”,每年奖励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士。

乔斯坦•贾德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吸引了整个世界。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生命怎样演化?人生意义何在?这些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被贾德先生以文学的笔法与哲学的智慧来演绎探求,因而有了世界性的视角,赢得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读者共同的兴趣。乔斯坦•贾德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深切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知识积累,激励了全世界的读者去思考有关我们自己、我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问题。

1999年到2007年,作家出版社陆续引进了《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玛雅》,经过近二十年的市场考验,这三本书已经成为作家出版社的常销品牌,《苏菲的世界》累计销售突破300万册。乔斯坦•贾德先生以其卓越的作品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其影响积极而深远。为感谢乔斯坦•贾德先生,作家出版社特别制作了“超级畅销纪念”奖杯。该奖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杜红宇先生设计制作,铜质镀金。奖杯上的中国元素——凤凰造型,象征着祥瑞和友谊。

2016年,作家出版社签下了贾德的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与最新长篇《傀儡师》(暂定名)。这五部作品贯穿贾德先生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主题均执着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题材与写作风格却各不相同,可谓贾德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2017年夏季,由《贾德谈人生》《纸牌的秘密》《苏菲的世界》《玛雅》《傀儡师》组成的“苏菲的世界系列”丛书,将以全新的设计陆续与读者见面。

《贾德谈人生》    预言之书  想象力爆棚的二十个生命故事

《贾德谈人生》(又名《贾德的二十堂课》《诊断》DIAGNOSEN)是贾德先生第一本著作,1986年首次在挪威出版。这本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充满了一个作家血气方刚之时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本书的结构也很有寓意。作家出版社于2016年引进《贾德谈人生》中文简体版版权,此书将在2017年7月与读者见面。

《贾德谈人生》以10篇小说与10个诗意盎然的哲思短章交织构成。当小说人物决定不再接受作者的命运安排,决定自己掌控所扮演的角色时,该怎么办?当一个人身患绝症,该如何向死而生?当每个人都可借助时光扫描机,穿越时空亲临任何一个历史现场时,又会怎样?当每个人每年都要交出一段文字,为自己的生命留下轨迹时,该怎样记录自己的人生?

这本写于三十多年前的书,各种离奇的构想和故事发人深省,许多观点并不过时,甚至至今依然具有前瞻性。更神奇的是,贾德犹如一个预言家,在《时光扫描机》中预测到了这三十多年间电子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人类文明因此而产生的发展与变化。

《贾德谈人生》是一本令人脑洞大开的神奇之作。作者放任自己的人物与故事跨越了生与死、梦与现实、时间与永恒之间的藩篱,戏谑地逼近生命这个大课题,以富于同情、想象力十足且妙趣横生的笔调叙述故事,激励读者直面自身的存在。

《纸牌的秘密》    奇迹之书  永葆幽默乐观和好奇之心

1990年,贾德先生出版了《纸牌的秘密》,一本不落俗套、趣味横生的童话小说。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书中主人公汉斯不仅激发了他创作《苏菲的世界》的灵感,这本书的出版也成为作者人生的转折点,他获得了一笔奖金,不再教书,开始了一个全职作家的生涯。《纸牌的秘密》至今已翻译成36种语言出版,获挪威、意大利等国图书大奖。2005年,作家出版社引进《纸牌的秘密》中文简体版版权。

《纸牌的秘密》是一个男孩的哲学解谜之旅,被作者称为《苏菲的世界》的姐妹作。

男孩汉斯与父亲从挪威出发开始,前往希腊寻找为追寻自我离家出走的母亲,展开了一趟漫长的穿越整个欧洲的旅程,进入“哲学的故乡”。途中,汉斯得到一把放大镜与一本神秘的小圆面包书,书中讲述一个水手遭遇沉船流落到奇异岛后,独居了五十二年。陪伴他度过漫长岁月、帮助他排遣寂寞的,就是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他每天把玩这副扑克牌,后来这五十三张纸牌竟然变成了五十三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的侏儒。这群小矮人在岛上建立一座村庄,环绕着佛洛德。除了一个侏儒外,他们都无法解释自己究竟是谁、来自何方。唯一知道奥秘的侏儒,就是扑克牌中的那张“丑角牌”。小丑象征“圈外人”——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人生真相。最重要的是,他能够体认人生是场有趣的冒险。所以,在岛上那些日子,他不断向同胞们提出有关人生的新问题。

汉斯的欧洲之行变成了解谜之旅:重新洗过的纸牌带来怎样的启示?小丑牌是唯一的永生之牌吗?两百年前的沉船之谜与母亲失踪之谜又有怎样的关联……

贾德精心构造了一个世界,以谐趣快乐的文字将哲学带回到人类的童年。全书分成52章,结构有如一副纸牌,故事中套故事,融童话与家族史于一炉。这是一本激励读者对人生的本质、自我与家族、真实与虚幻进行探讨与想象的哲学普及佳作。

《苏菲的世界》    经典之书  充满挑战与趣味的哲学旅程

1991年,《纸牌的秘密》结尾时13岁的男孩汉斯,变成了《苏菲的世界》中14岁的少女苏菲,抱着一颗好奇之心继续探秘哲学旅程。贾德先生写完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时,以为它只能吸引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但这本书却很快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誉为“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二十世纪百部经典名著之一”。1997年,贾德先生被评为“全球十大作家”。迄今为止,《苏菲的世界》已被译成64种语言,销售超过4500万册。1999年,作家出版社引进了《苏菲的世界》一书,十八年来一直常销不衰,至今销售超过300万册。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达尔文、弗洛伊德等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谁是席德?她父亲写给她的信、生日贺卡为何会不断在苏菲的世界里出现,还要苏菲转交?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新获得的哲学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乔斯坦•贾德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玛雅》:探险之书  用梦幻的方式进入生命与爱的王国

《玛雅》是乔斯坦•贾德倾注最多心血,构思六年而完成的重要作品,也是被评论界认为更具思想深度,又能寓教于乐的传世之书。这本书写于199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全球版权销售近四十个国家,一些国家将此书译为《永恒的灵性》,可见本书对人类精神层面需求的描写与探索。《苏格兰人报》资深书评人在看了《玛雅》后说:“畅销书《苏菲的世界》的作者回来了,又带来让人惊奇不已的哲学探险……这一次来到了生命与爱的意义的王国。贾德用热情而梦幻的方式阐述观点,非常引人入胜。”

2007年,作家出版社引进《玛雅》中文简体版版权,同年,乔斯坦•贾德访问中国,带着这本书访问了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走进书店与高校,与广大读者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玛雅》讲述了一个必死与永生的故事。主人公法兰克是一位生物学家,女儿的意外死亡导致了她和妻子薇拉的婚姻危机。法兰克带着满心伤痛来到太平洋斐济群岛中的塔弗尼岛,在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地,他邂逅了一对神秘的西班牙恋人,安娜与荷西。这对爱侣之间的神秘对话引起了法兰克的好奇,那些对话好似箴言,听来直击心灵却又难以理解;更奇异的是,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看见到她的人都觉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在旅店中,法兰克更与一只壁虎对峙、交锋,展开生物演化与宇宙起源等问题的辩论。

有什么事永恒的?生命稍纵即逝,爱情不堪一击。生命与爱的毁灭相对于生命与爱的被创造,是那么的脆弱与短暂。人们应该怎样去承受亲人死亡所留下的悲伤?一对爱侣又将如何接受失去永恒?安娜的绝世之美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亡,但更伴随着生命的代代相传而延续。所以安娜是不死的,美是不死的。法兰克领悟到他与妻子无法承受的是彼此的悲伤,克服悲伤就意味着爱的新生。法兰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一一写给分居的妻子薇拉,最终得以与妻子复合,而安娜扑朔迷离的生死悬案也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玛雅》是一本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也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也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致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更是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这样介绍《玛雅》,“相较于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来说,这本《玛雅》适合所有具备成熟思考能力的人阅读。其中的哲学分量固然不轻,但是作为主导线索的却是今日流行的生物学知识。哲学与生物学的聚焦之处,正是人生有何意义?这样的大问题。《玛雅》中有一句箴言:创造一个人得花上几十亿年,而魂飞魄散却只在转瞬之间。因此,人应该珍惜此生。”

《玛雅》一书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充满思辨与省思,让读者对生命、爱、永恒抱持更热诚的渴望与追求。

《傀儡师》    孤独之书  在逝去的陌生人中编织社会关系

《傀儡师》(DUKKEFØRENEN)是乔斯坦•贾德的最新长篇小说,2016年挪威文版一经问世,作家出版社便引进了中文简体版版权,并打破前几本贾德作品均由英文翻译至中文的惯例,委托挪威文译者,以期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风格。目前此书正在翻译中,预计2017年底出版。

《傀儡师》讲述了一个孤独者的故事。一个孤独的人,一次次去参加陌生人的葬礼,只为让自己感受到有人相伴。同时,这个孤独者是一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在葬礼之后的招待会上,他编造自己与逝者的故事,吸引了在场人们的注意,人们聆听他的故事,分享他的情感,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暗暗生长,令人唏嘘。

孤独者对语言有极大的热情,尤其关注印欧语种之间错综复杂的亲缘纽带。他探索并发现了属于他者文化和他者时代的联系和感受。他把自己对印欧语种的兴趣分享给皮尔,他唯一的朋友。

但,皮尔是谁?这是一个秘密。

《傀儡师》写的是关于孤独、关于社会关系、关于语言和故事讲述能创造怎样的联系和意义、关于追求现世所在和人生终极目的。乔斯坦•贾德以一种天马行空的叙述激情,完成了一部感人至深、意义丰富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