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战军解读《西游记》:它在四大名著中普适性最强

新浪读书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从独特的视角讲解了文学作品《西游记》
5月7日,由十月文学院联合各方、策划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学讲座活动“名家讲经典”第二场讲座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办。活动邀请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先生,以“《西游记》:作妖史与捉妖记”为题,从独特的视角讲解了文学作品《西游记》。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出席活动。
孙悟空是一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它身上神异的本领,人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取经修正果,孙悟空由一代“美猴王”终成“斗战胜佛”。昔日那个勇敢中难免年少轻狂的孙猴王消失了,代之以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有品格的,散发着人性美光华的“斗战胜佛”。这个在西天取经路上先为妖又捉妖、看来桀骜听来又亲切的孙悟空,在这部经典作品《西游记》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西游记》又呈现了怎样一部有趣有义有善有斗的作妖史与捉妖记呢?施老师将一一解读。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和鲁迅文学院的青年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并现场与施战军就《西游记》进行了深入生动的互动交流。
施战军说,在古典名著中,《西游记》是衍生能力最强的作品,从古至今一直有从各种角度表现、诠释人物形象的作品出现,比如去年曾经赢得不俗票房的《大圣归来》。《西游记》有很多密码,这个密码是通过几种概念或者几种观念冲突形成的,比如《西游记》里边有动和静,《西游记》大部分感觉是动的,但是它又是以空、以静等做底的,孙悟空的名字就是“空”,空和静是从老庄以来中国文化的本质特点。从孙悟空的变化讲,也可以说它是一部成长小说,同时《西游记》写到了丰富的人物关系,事实上它就是人间的写照,所以它的普适性在四大名著里边首屈一指,它的趣味性也是四大名著里边最高的,大人孩子都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十月文学院策划的“名家讲经典”活动2017全年计划举办20场
“名家讲经典”是一项公益性文学品牌活动,2017全年计划举办20场,平均每月2-3场,每期将从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中,精选出雅俗共赏的名作经典,邀请一位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大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公众细腻解读作家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内涵。讲座将以“名家讲堂,雅俗共赏”的形式,邀请北京与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与文艺家,面向首都各大高校学生、社会各界群众,讲解普及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经典。通过名家效应与经典效应,使文学经典普及化,文学作品生活化,高雅文化通俗化。十月文学院将通过此项活动,营造城市浓厚的文学氛围,为“北京十月文学月”做好预热。
据了解, “名家讲经典”首场讲座已于世界读书日前夕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办,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讲解了文学作品《红楼梦》,前来参加讲座的观众近百人,多家中央与北京媒体参与报道,在文学界和社会公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