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北斋漫画》:妖怪肖像的标准画法

新浪读书

关注

葛饰北斋何许人也?这位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大师以《神奈川冲浪里》等名作而名世,其作品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视觉符号,而他的画风后来又影响到了梵高、高更等欧洲画家。通常认为,他的《北斋漫画》即当下日本漫画的鼻祖。

今天来看他的《北斋漫画》,能从中发现明代古书《三才图会》的影响——同样是包举宇内的恢弘想象,皆有志于成为图像系统的百科全书。葛饰北斋对衣饰器物的不厌其烦的描摹,再到珍禽异兽的罗列,可看出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中国古书《山海经》对神奇动物的终极想象,也使北斋受到启发,在变形和怪诞的不明物种之中,似乎包藏着更具有永恒意义的魔力。

比如传说中的食梦貘,有着大象一样的长鼻,而体型更像猫,它在黎明时蹿房越脊,能把人的噩梦吃掉。还有海中的人鱼,与西方的美人鱼相比,北斋笔下的日本人鱼多是雄性,面目狰狞可怖。这时的北斋,又显现出博物学家的认真,在纸上洞彻幽玄世界的狂热,也显得不可抑制。因此他不满足于摹写,而是有着造物的野心,能从无中生有,世上原本没有的事物,也都在他笔下诞生。

想象中的动物并非信笔由缰随意描绘的,葛饰北斋发明了一些可供复制的方法。在《北斋漫画》的手绘草图中,海怪“汐吹”可以用圆规作图,通过大小圆形的叠加,来找到海怪面部的轮廓,在此基础上再用墨色勾勒。

按照精准的几何构成来摹写妖怪,颇为现代的一种理念了。想象中的妖怪,被赋予了精准的结构,并可依样制造。将不可知的妖怪变得可以计算,是画师及其弟子在作画时批量复制的必然需求,对妖怪的量化,是对未知的恐惧的有效掌控,也是由想象到实有的密钥。

或许,在北斋的心目中,妖怪即真实的存在,只有通灵者能看到,并掌握其形状。与之相似的,还有用圆规画鲇鱼的方法,鲇鱼身上的弧线都在圆规力所能及之处,甚至水草,也在圆规的弧线笼罩之下,安排之巧妙,令人惊异。数学法则与艺术结合在一处,呈现出图解世界的野心。

至于《北斋漫画》中那些古圣先贤和飞升的仙人,还有海外神异国度的想象,多是来自中国的文化投影,似曾相识的人物形象,在北斋笔下显得更加妩媚妖异,他们在画面中各归其所,仿佛被瞬间定住一般,这类人物在北斋的作品中为数不少。

真正使北斋名声大振的是《神奈川冲浪里》,其中的蟹爪式波涛惊心动魄,在波浪的圆弧里出现的富士山引人注目,据说富士山在画面中的位置,也是经过了圆规作图后选取的视觉中心。而在另一幅以风为主题的画作中,画中的行人被吹掉了帽子,手中的纸片也被吹得四处飞散,无形的风也在他笔下变得可以看见,甚至能从画面上听到猎猎作响的风声,北斋的才华可见一斑。

葛饰北斋的绘画秘诀有多少?具体难以揣测。更多的范式,未见手稿演示,或已隐藏在成品之中。种种秘术,是画师私相授受的成法,师徒之间秘密传授。这些方法的使用,使《北斋漫画》看上去更像一部绘画的指导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芥子园画谱》。不同的是,《北斋漫画》是一部真正个人意义上的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近4000幅图的浩繁的容量,只是北斋作品中的一部分而已。(来自《深圳晚报》 盛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