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长篇新作《望春风》:用文字为消失的故乡作传

新浪读书

格非新作《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摄影:王甜)
日前,文坛期待多时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由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6月28日,《望春风》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著名作家格非,著名学者、《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央视《读书》节目主持人李潘三位老师,就这部新作展开了富有卓见的对话和讨论。
老家没了,用文字“重返故乡”
谈起《望春风》的缘起,格非说,写完“人面桃花”三部曲之后,曾经打算近一段不再写触及乡村的新书,还想写玄幻、悬疑的,一直还想推理小说,但是故乡即将拆迁的消息给他带来新的感触。“当我回到我的老家的时候,我弟弟带我去看老家的时候,我发现老家没了。整个没了,全部都是一片瓦砾。我在细雨中坐了两个小时,坐在家门口的废墟上。虽然四周空无一人,我好像听到了我的邻居在说话。”村庄在消逝,故乡在消逝,后人还能不能知道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什么人,他们有过什么故事——把时间再倒退五十年,这些人都是一个一个光芒四射的人……于是就有了这部书写家乡、“重返故乡”的作品。
《望春风》是格非关于故乡和乡村题材的收官之作。小说以乡村里各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居民的故事为切入点,刻写村庄由简朴内敛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随着“乡土中国”面临终结,《望春风》让我们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现代乡村伦理和历史变革的机会。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乡村是无可回避的精神源泉。《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观念,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桃花源”气象,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发见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
故事更接地气,结构宏阔又精致
格非在这部作品中作了两方面的尝试,其一是将有性格的人物增加到15个以上,其二是希望将司马迁“本纪”和“列传”的结构方法做些“改造”,用较短篇幅来讲一个较长的故事。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异军突起,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方法,其探索和开拓为文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那个文学的黄金年代里,23岁的格非以成名作《迷舟》声震文坛,成为“先锋小说三驾马车”之一。他所荡出的文学世界,令人沉迷。近三十年来,格非在多重身份中耕耘,既是文体优美、目光如炬的作家,又是友善幽默的老师、严谨睿智的学者。他既将西方先锋文学叙事的巨大能量和无限可能带入作品,也传承了《红楼梦》《金瓶梅》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格非身上呈现出一种汇集:中国的、西方的、读者的、作家的、学者的、教授的,这一切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多重性。2015年,格非因“江南三部曲”摘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2014年初,译林社出版格非短篇小说集《相遇》,文论集《博尔赫斯的面孔》,收获出色的口碑和读者反响;接着又推出格非二十载精读文学经典《金瓶梅》之大成、长篇学术随笔《雪隐鹭鸶》,这部作品连连加印,荣获2014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以及20多家主流媒体好书榜单。
相对于“江南三部曲”,2015年底完稿的《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江南作了告别。这里有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有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桃花源”气象,也有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得以彰显,日常生活瞬间凝为永恒。格非认为:“在《江南三部曲》最后一部《春尽江南》的结尾,当庞家玉孤独地死去的时候,我觉得写得过于悲观了。我当时就在想,她和端午(我们)还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命运?如果有,那会是什么样的命运?所以在《望春风》中,我给他们安排了稍好一点的结局。另外,《望春风》的整体基调也比三部曲更多一些暖色,对中国乡村的人情(包括人情之美)也更多地留意。”《望春风》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仿佛若有光”。阅读《望春风》,让我们在感受久违的汉语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求索,感受到一个时代最沉重的呼吸,以及一种真正可能的希望。
《望春风》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对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格非预先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也使用了很多家乡的真实地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家乡彻底消失之后,才开始追溯它的源头,并描述自己对它的记忆。

《望春风》 格非 译林出版社
《望春风》内容简介
“我弟弟带我去看老家的时候,我发现老家没了。
全部都是一片瓦砾。因为大家知道,城市化。可是对我来说,意义有所不同。
在细雨中坐了两个小时,坐在家门口的废墟上。虽然四周空无一人,我好像听到了我的邻居在说话。”
儒里赵村,江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赵伯瑜从小没见过母亲,与算命先生的父亲相依为命。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夜,他彻底成为孤儿,未曾谋面的母亲却突然传来音讯。
浩劫岁月中维持完整,时代变迁中悄然离析。《望春风》刻写老家的村庄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