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香港著名作家也斯散文集《山光水影》出版

新浪读书

关注

也斯的《山光水影》,使读者在人影匆匆、泛眼的风光里头,看到许多人们视而不见的香港面貌。他把香港的山水,都放到恰当的位置,引起人们的游兴逸致。他对香港这城市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自童年时代从近乎乡村的黄竹坑搬到北角,也斯便处处留神。

香港这座城市的街道、人群、山水、光影、颜色、欢乐与哀伤,构成了《山光水影》一书的内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香港的曲径、香港的态度、香港的声音和香港的山光水影。著名华文作家梁文道先生说:“当我回到香港,想要迅速地重新认识这个我出生的故土的时候,我发现也斯给了我一条很独特的门径。他是今天华文世界最好的作家之一。”

本书亮点

诗是也斯散文中看不见的灵魂:也斯先生着力旁骛的,当然是充满诗性的语言。细品先生的散文会发现,他的散文多数是逐句追随出来的,后一句追随前一句,前一句的节奏、语感、意象,都成为后一句的向导,文章意图并非事先预设,是依靠语言逐字逐句完成的一场发现。诗心不止令先生始终难舍事物的两面,使他看得更远、更多,也让他心有旁鹜。

矫正香港文化的一代先驱:也斯的学识、谦逊、爱港的拳拳之心,让他能看清香港诸多文化问题的答案,很难不想到香港文化的欠缺。就连在图宾根参加“闻一多研讨会”,也带给他世界主义的感触:“异乡的评论和演绎令我们反省:很难再狭隘地说只有中国人才懂中国文学,反而应该珍惜跳出狭隘观点的交流……”他是矫正香港文化的一代先驱。

名家推荐

2013年1月也斯去世的时候,在香港不止是文化界,而且是整个香港社会都惹起了一番的震动。到了今天终于整个香港这个一向对于文学,对于诗比较冷漠的一个社会,回过头来认识到了也斯的价值,认识到了文学之于香港,它应该有的一个本来的地位。——梁文道

我觉得也斯不只是诗人,不只是文学家,他对整个香港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香港文化的本土认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作用跟很多政论家、文化批评学者靠呼吁、立论不一样,他真正用作品奠定了文化认同基础。没有文化作品,再怎么鼓吹香港有本土文化有文学,都是没用的。他实实在在地在用诗和小说、跨界的艺术等奠定香港文化。——廖伟棠

读也斯先生的散文,会让人有突然不再眼瞎的醒觉。他的学识、谦逊、爱港的拳拳之心,让他能看清香港诸多文化问题的答案。也斯先生,这位香港的后来者、集大成者,靠一己之力的摸索,走上了一条包罗万象的写作之路,即试图把观察和思考,用意味幽远的诗意永远锁牢……——黄梵

作者简介

也斯,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本地文艺创作发展。除牛津版作品外,还有《雷声与蝉鸣》、《布拉格的明信片》、《食事地域志》、《游诗》、《半途》、《博物馆》、《越界书简》,英译诗集《City at the End of Time: Poems by Leung Ping毠眀愀渀》和《Travelling with a Bitter Melon: Selected Poems 1973-1998》,德译诗集《蔬菜的政治》等等。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后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于2013年1月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