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的“原始版”和“流行版”
“秦淮八艳”是明末南京秦淮河边八位美女的统称,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秦淮八艳”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然而,据考证,马湘兰、陈圆圆和柳如是都与“秦淮八艳”无涉。
笔者认为,明末清初南京“秦淮八艳”应是余怀《板桥杂记》中所云之“李、卞为首,沙、顾次之,郑、顿、崔、马又其次也”。
“秦淮八艳”的“流行版”
若问明末清初南京“秦淮八艳”谓谁?人们定会不假思索地答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者是也。这是“秦淮八艳”的“流行版本”,而不是最初的版本。“八艳”中,有5人的生平事迹见于清代余怀的《板桥杂记》。
顾横波,“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庄妍靓雅,风度起群”。“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即马湘兰),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
董小宛,“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姿巧慧,容貌娟妍。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辄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后卒为(冒)辟疆侧室,事辟疆九年,年二十七,以劳瘁死。”
卞玉京,“卞赛,一曰赛赛,后为女道士,自号玉京道人。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喜作风枝袅娜,一落笔,画十余纸。年十八,游吴门,居虎丘。”“寻归秦淮,遇乱,复游吴。”
寇白门,“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粗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十八九时,为保国公购之,贮以金屋,如李掌武之谢秋娘也。”
李香君,“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后与侯朝宗相知相爱,孔尚任一部《桃花扇》使她名满天下。
余怀《板桥杂记》是以旧院(人称“曲中”)附近的长板桥起名的。该书意在记秦淮歌妓之盛。故书中所记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和李香君为秦淮名妓不虚。
“三姝”与“八艳”无涉
然而,《板桥杂记》对马湘兰、陈圆圆和柳如是“三姝”均不著一字,可知她们与“秦淮八艳”无涉。
先说马湘兰,《辞海》 中说:“马湘兰(1548-1604),明末女画家,诗人。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湘兰为其号。曾为南京秦淮歌妓。”1604年,为明万历三十二年,可知她未入清即已久逝,与其他七人并不同时代,故将她列入“秦淮八艳”不妥。
再说陈圆圆,《辞海》中说:“明清之际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芳。为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时圆圆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为寂静,字玉庵。”这说明她与秦淮无涉。
至于柳如是,《辞海》 中云:“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吴江人,一说嘉兴人。”她早年为吴江人周道登的侍妾,崇祯四年,柳如是14岁时,离开周家,流落民间,始遇陈子龙,与之同居。崇祯十四年,柳如是与钱谦益在葺城(今上海市松江区)结婚。崇祯十七年五月,钱谦益为南京礼部尚书,柳如是同行来南京。据顾岑《河东君传》云,顺治二年“秋,宗伯(钱谦益)北行,君(河东君柳如是)留白下。”但此时,她已不是“妓”的身份了。因此,综观其生平,她与“秦淮八艳”也没有多少瓜葛。
“秦淮八艳”的“原始版”
余怀《板桥杂记》中曾说:“妓家各分门户,争妍献媚,斗胜夸奇”。“李、卞为首,沙、顾次之,郑、顿、崔、马又其次也。”笔者认为,此乃“秦淮八艳”的“原始版”也。
按“李“者,《板桥杂记》中记有“三李”——李十娘、李大娘和李香(李香君),但书中所云之“李、卞为首”的“李”究竟为“三李”中之何人无考。笔者以为,当以李香即李香君为是。而“卞”者乃是卞玉京无疑矣。
“沙、顾次之”中的“沙”,指的是当时另一位名妓沙才。《板桥杂记》中云:“沙才,美而艳,丰而逸,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善弈棋,吹箫度曲。”“顾”者,《板桥杂记》中记有“二顾”——顾媚、顾喜。笔者以为“沙、顾次之”中之“顾”当以顾媚为是。
“郑、顿、崔、马又其次也”。“郑”指郑妥娘,《板桥杂记》中云:“郑如英,字无美,小名妥。”“顿”者,指的是顿文。《板桥杂记》中云:“顿文,字小文,琵琶顿老孙(女)也,性聪慧,略识字义,唐诗皆能上口。”“崔”者,崔科也。《板桥杂记》中云:“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天然韶令之致,科亦顾影自怜,矜其容色,高其声价,不屑一切,卒为一词林所窘辱。”“马”者,马娇是也。《板桥杂记》中云:马娇,字婉容,姿首清丽,濯濯如春月柳,滟滟如出水芙蓉,真不愧‘娇’之一字也。”
《板桥杂记》中所云:“李、卞为首,沙、顾次之,郑、顿、崔、马又其次也”之说,这是最原始版的“秦淮八艳”。据说直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才被张景祈在所编写出版的《秦淮八艳图》中以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代之。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