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英才杯·十月少年文学”诗歌创作大赛圆满收官
新浪读书
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第三届“英才杯·十月少年文学”全国青少年雏鹰诗歌创作大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这场以“烽火诗心·青春誓言”为主题的全国性青少年文学赛事,是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的青少年文学活动之一。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经严格评审,最终52名学生及10位指导教师脱颖而出,分获各组别奖项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赛事规范有序,培育文学生力军
本次大赛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与英才教育集团联合主办,英才教育集团、《十月少年文学》杂志、叶梅书院承办,为所有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纯净的展示平台。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严格筛选,最终评出小学组、中学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优秀奖各 20名。获奖名单覆盖全国多地中小学生。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对历史深处的凝望,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既有壮怀激烈的抒情,也有充满童趣的想象,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丰沛的情感世界和日益成熟的文学表达能力。
紧扣时代脉搏,青春诗写华章
本届大赛主题立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旨在引导青少年通过诗歌创作,传承红色基因,抒发家国情怀。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红色记忆、家国情怀、青春奋斗展开创作,体现了赛事注重文学素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特色。
从获奖作品《五个历史声部合唱的赞诗》《防空洞遗址的小橘灯》《马本斋:冀中刀锋》等标题可见,小作者们将历史叙事与个人感悟相融合,用独特的视角和灵动的笔触,诠释他们心中的“烽火”与“誓言”,展现出当代青少年自觉的历史责任感与蓬勃的创作活力。
诗教润物无声,良师悉心栽培
优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和社团活动在培养文学后备力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大赛评选出的十位“优秀指导教师”中,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里小学的廖宇娥老师及其选送的200多首优秀童诗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参赛诗歌均来自廖老师创办的“小铃铛诗社”。诗社历经十年发展,形成了“童诗+童谣”的特色课程体系,师生累计获奖超500人次,出版多部作品集,成果丰硕。这一系列成绩,勾勒出一条扎实而富有创新精神的诗教之路。
另一位“优秀指导教师”,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黄丽芳老师,在接受《十月少年文学》采访时,分享了她如何引导一对双胞胎学生张哲语、张哲睿(均获小学组优秀奖)进行诗歌创作的经验。黄老师的指导方法别具匠心。她避开了生硬的诗歌理论灌输,注重从生活细节和文学阅读中启发学生的诗心,从日常景物中捕捉诗意,引导学生从防空洞遗址照片中感悟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共情与想象,最终催生了《防空洞遗址的小橘灯》中“1944年未熄的暖”这样动人的诗句。黄老师认为,诗教并非“教孩子写诗”的窄径,而是“把文字酿成孩子踮脚就能碰到的星光”。
文学薪火相传,培育时代新人
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文学才华的舞台,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实践。通过诗歌创作,青少年得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表达自我,有效提升了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英才教育集团作为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一直秉持初心,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小学生诗歌素养、展现当代中小学生精神风貌为宗旨,让文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对推动新诗发展、培养诗歌新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十月少年文学》杂志作为承办方,凭借其专业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持续为青少年文学教育提供优质平台,形成“以刊促赛、以赛育才”的良性循环。
这场诗歌盛宴虽已落幕,但那些在“烽火诗心”主题下被点燃的创作热情仍在持续,那些用“青春誓言”写就的动人诗行,必将如星火般,继续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闪烁,照亮更广阔的文学天空与人生旅程。那些充满真挚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诗篇,必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拿起笔,用文字记录成长、书写时代,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