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历史现场:韩昇新著《隋文帝传》《武则天传》出版

新浪读书

历史是人与事的记录,有人才有史,但只有少数人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能被历史铭记。正如历史学家钱穆所说:“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何公允地评价历史人物,更是每一位历史研究者无法回避的叩问。
隋文帝与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作为一代强盛王朝的奠基者,隋文帝以其开拓进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却鲜有人为他单独著书立传。与此相对,有关武则天的历史叙述纷繁复杂,无数作品围绕着她的神秘身世与夺权之路展开,为她贴上了诸如“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女权先驱”“僭越者”“祸乱朝纲”的标签,让人物的真实面貌湮灭于历史与叙述之中。
他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关于他们的历史叙述如何被重新构建?他们的真实面貌如何?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产?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功过得失?
从“开皇”到“神龙”,一百二十余载风云变幻。隋文帝与武则天,见证了王朝更迭与中国从长期分裂迈向统一的复杂进程,共同铸就了隋唐盛世的制度根基与文化底色。
历史学家、隋唐史专家韩昇教授的新作《武则天传》与《隋文帝传》近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本书都以人物的生平与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论述严谨、史料详实,为读者还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隋唐帝王的真实面貌,兼备普及性、学术性与前沿性,既为历史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年前的“时光之门”,亦为隋唐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9月13日,历史学者韩昇携新著《隋文帝传》与《武则天传》做客三联韬奋书店,以“从开皇到神龙——隋文帝与武则天的历史现场与后世想象”为主题,带领读者重返具体的历史现场。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细致爬梳与严谨考辨,拨开层层迷雾,还原这两位帝王作为“人”的生命轨迹与政治实践。

人物与时代的共振
《隋文帝传》与《武则天传》以“还原历史真实”为核心,跳出对古代帝王的“标签化解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两位帝王作为“人”的生命历程。
在隋唐史研究领域,隋文帝杨坚与武则天两位帝王始终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前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奠定大一统政权的制度根基;后者突破男权政治的桎梏,以独特的统治智慧推动时代变革。然而围绕二人的历史叙述截然不同。隋文帝以其开拓进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却鲜有人为他单独著书立传;有关武则天的历史叙述纷繁复杂,无数作品围绕着她的神秘身世与夺权之路展开,为她贴上了诸如“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女权先驱”“僭越者”“祸乱朝纲”的标签,让人物的真实面貌湮灭于历史与叙述之中。
在两本新书中,韩昇教授依托《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与“八书”等正史史料,辅以墓志碑刻、佛教文献,系统考订了隋文帝与武则天的生平,理清了诸多历史细节。《隋文帝传》全面系统地叙述了隋文帝的家室,统一全国的历史经过,详细论述了隋文帝的各项治国方针。《武则天传》则用大量笔墨还原了武则天童年生活的历史细节,进而叙述武则天走向权力之巅,强化皇权的过程,分析了其背后各方政治势力的变动。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作者置身于历史中,解读两位统治者如何被时代浪潮裹挟,又以自身的政治决策反向塑造了隋唐的历史走向,既展现了两位帝王君临天下的一面,又细致描摹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挣扎,对人物的功过得失与历史地位做出了公允的评判,引导读者以更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的复杂。
隋唐史的研究方法
韩昇教授深耕隋唐史多年,在学术上受陈寅恪、唐长孺、宫崎市定、堀敏一和池田温的启发,《隋文帝传》与《武则天传》两书也体现了其治学的旨趣,集研究之大成,问题意识浓厚。两本书在系统梳理人物生平的同时,也为读者抛砖引玉,对隋唐史的诸多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论述过程中不忘介绍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制度史研究是两本书最大的亮点。在《隋文帝传》中,作者围绕着政治、经济、人事变动与隋朝建立与发展的关系展开,详细论述了关陇军事集团的特点与建立过程、府兵制改革在北周立国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阅貌等重要政治经济制度的创立。在《武则天传》中,作者在梳理武周代唐的同时,分析了权力机制在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运行情况和变化情况,武周政权的性质是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是中国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国家的权力机构和政务运行机制经历了从破碎中重建的过程。作者对隋唐史的制度史的关怀离不开对时代的准确定位。“隋朝以及隋文帝的两重性体现了中国从长期分裂迈向统一的艰巨复杂性”;“武周政权的建立实质上挑战了中国古代王朝赖以维系的血缘宗法制与政治合法性基础,而从神龙政变直至唐玄宗夺权的过程,则展现了唐朝尚存的自我纠正能力,这一历史过程具有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必然性”——这些论断为隋唐史的叙述勾勒出重要的脉络,颇具见地。
对外关系史是隋唐史研究的重要的方向之一,日本学者重视中古中国与东亚世界的互动,隋唐王朝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互动关系,韩昇教授的两书中对中外关系史研究体现了作者对日本隋唐史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与贯通。在两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五胡入华时的各民族交往状况,论述隋王朝如何对周边诸民族诸国施加影响、中古中国建立东亚秩序的过程、武周时期中国与东亚诸国的交往交往,发展了日本学者关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核心观点,特别是补充了隋与突厥经济文化交流的细节。中古时期具有较强的承上启下作用,作者对隋唐周边民族、周边诸国历史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乃至辽金元民族问题的探索将大有助益。
在“大众文化研究转向”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微观史佳作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帝王将相的历史是否还有研究的必要?《隋文帝传》与《武则天传》给出了答案。
历史是人与事的记录,有人才有史,但只有少数人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能被历史铭记。作者写道:“历史明确地告诉后人,只有对社会民生尽责并做出杰出贡献者,才有一席之地。人物的前因塑造了性格,而其行为则结出后果,影响着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段。” 从“开皇”到“神龙”,一百二十余载风云变幻。隋文帝与武则天,见证了王朝更迭与中国从长期分裂迈向统一的复杂进程,共同铸就了隋唐盛世的制度根基与文化底色。正是这些身处权力中心的帝王将相,其个人的决策与行动往往牵动着时代的命运,他们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乃至性格特质,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历史走向,影响万千百姓的人生轨迹。
只有读懂他们,才能读懂我们的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