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在南宁成功举办

新浪读书

关注

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021年11月22日,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式宣布建立,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愈加深入,为中国—东盟之间的图书出版交流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引领以及一系列政策与制度推动下,促进了我国优秀图书在东盟传播,提升了中国图书在东盟的影响力。

7月4日上午,在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期间,由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组委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与百道网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在南宁举办。发布会由百道网CEO三石主持。来自媒体和各出版机构约200人到场参会。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著名作家、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领导,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宏经,广西日报社总编辑刘昆,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主任陈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利来友,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艺兵,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百道网董事长、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曹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冯静,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黄少刚,大象出版社总编辑张彩红出席发布会。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指出,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以“书启新章,阅见未来”为主题,在南宁设主会场,并在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举办海外联展,全方位展示中国与东盟的优秀图书和文创产品,彰显文化交流活力。此次发布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依托百道图书影响力大数据平台编撰,深入分析了近5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图书交流的现状、成果与挑战,揭示了中国—东盟图书交流正在从数量提升转化为影响力提升的积极趋势,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依托区位优势,实施了“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出版工程”,建设“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打造“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等品牌,拓宽了出版“走出去”渠道,拓展了与东盟国家的多元合作,成绩显著。邬书林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希望图书文化交流能够进一步架起中国与东盟民众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中国与东盟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合作发展贡献出版文化力量。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利来友发表致辞表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政策优势,出台多项政策,挖掘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内涵,打造区域特色精品图书,推动版权输出与引进,成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搭建出版交流平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利来友表示,本次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是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希望借此展示合作成果,分析现状与趋势,为未来的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出版力量。

《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揭示中国—东盟图书交流态势

百道网总裁陈贤现场发布《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东盟图书交流以输出为主导,输出品种数和影响力持续增长。2020-2024年,147家参与数据征集的中国出版机构,向东盟各国共输出图书3395种,引进东盟图书186种。2024年输出品种数较2020年增长4.2%,影响力指数增长183%。

在图书类别上,文学艺术类和社科类图书的影响力位居前列,而少儿图书凭借东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成为输出品种规模最大的类别,是版权贸易新的增长点。中国向东盟输出图书的影响力在各国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力指数高的国家有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不同国家对中国图书的偏好各有侧重,例如越南青睐少儿类图书,马来西亚对中国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兴趣浓厚,新加坡引进中国图书以新知科技为主,泰国从中国引进的少儿类图书在品种数占比与影响力指数上均居首。

出版集团是中国—东盟图书交流的主力军,26家出版集团的影响力占中国—东盟图书总影响力指数的70%,其中北京出版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五家集团总影响力指数大幅领先。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头部出版社,许多也是百道网年初发布的年度中国图书影响力出版社名单中的入围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位居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出版社之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紧随其后。

在头部图书方面,100种影响力头部输出图书仅占3%的品种数,却贡献了51.01%的影响力指数,其中文学艺术、社科和少儿类图书优势显著。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TOP100中有13种入选2023—2024百道年度原创图书影响力TOP100名单,显示头部影响力图书的输出成为主流。

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是一个专注于监测和评价图书传播影响力的系统,通过追踪近4000个媒体推荐源的数据来量化图书的影响力。此次发布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以征集的147家中国出版机构对东盟输出版权和引进版权的图书,以及所出版的东盟主题的图书为线索,在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中抽取每本书的影响力指数,由此形成图书的影响力指数以及出版机构的影响力指数进行分析研究。

致敬影响力出版机构战略与实践分享,文明互鉴 版权互通 出版共赢

发布会举行了“致敬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和出版机构”特别活动,发布了五个致敬名单:《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出版集团》(5个)、《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出版社》(15个)、《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版权输出类)》(30种)、《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版权引进类)》(15种)、《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东盟主题类)》(15种)。会上,与会领导向名单中这些近年来面向东盟国家在出版“走出去”“引进来”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出版机构和具有影响力图书的代表颁发了致敬证书。

发布会还围绕“文明互鉴 版权互通 出版共赢”的主题举办了主题演讲活动。在中国—东盟图书出版交流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出版单位代表做主题演讲,分享了各自机构的战略思考与实践案例,交流了TOP影响力图书的故事与方法论,从版权贸易、联合创作、价值共鸣等多重维度,总结经验,探寻行业发展方向和潜在机会。以进一步推动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张艺兵介绍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重点面向东盟国家,通过版权输出、国际合作、海外布局、平台搭建、文化交流等多元路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实践与成效。自2019年以来,集团公司向东盟国家输出版权近500种,涵盖主题类、社科类、传统文化类、文学类、少儿类和科技类等多种类别。《中华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等多本图书实现向多国家输出多语种版权,以高质量主题出版物回应国际关切。重点策划了“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工程”,其中“中缅当代文学互译出版项目”第一辑已出版5种作品。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处,搭建版权贸易服务平台,为深化区域文化合作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有力支撑。成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为集团公司乃至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指导。未来,集团将继续深化“走出去”工作,深挖中国与广西文化特色,以全球视野打造精品,策划更多反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品图书;借助人工智能创新内容形态和渠道,巩固并开拓东盟市场,培育国际化人才队伍。

袁楠分享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多年来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点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团稳步推进主题图书海外发行,通过多语种出版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提升了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集团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多维拓展,入选“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柬互译协办单位,承担《新中国70年》柬文版的出版工作;累计建成20家海外“凤凰书架”,其中2家位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批量输出20种江苏名家名作到马来西亚,在柬埔寨举办“青年共读”活动,等等。集团还通过“一国一策”推动文化交流,例如面向越南译介“新时代、新十年”重要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越南的精准传播。未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继续推进文化交流,精选多元视角作品,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普通个体;做优原创内容,打造出版精品;甄选合作伙伴,聚焦品牌打造,打造“凤凰国际出版子品牌”;积极开展合作出版和国际组稿;增强传播能力,展现国家形象。

“笔墨越山海,同心启未来”,曹蕾从文明互鉴的“三层解码”——输出版权、联合创作、价值共鸣的多重角度,阐述了北京出版集团与东盟国家紧密合作的实践。《平凡的世界》马来文版通过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合作,解决了方言翻译与文化适配难题;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互设办事处,2024年联合推荐50种图书给中马青少年;泰文版《平安批》中华侨“下南洋”的奋斗精神、诚信精神,正是当地人民最珍视的共同价值。同时抓住高层外交出访时机,举行图书发布仪式,在当地媒体上做专题报道,让出版与外交同频。“十月作家居住地·吉隆坡”的设立,促进了作家创作和文学交流传播。此外,积极建设中国—东盟文学数字走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叶广芩的《去年天气旧亭台》等电子书、有声书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将通过小说阅读吧平台,走进当地民众心中。未来,北京出版集团将继续以文学领航,消除文化隔阂,以出版外交服务国家战略,以数字走廊链接美好未来。

黄轩庄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开发桥头堡”的有利条件,“全球布局,东盟优先”的探索和实践。该社深挖优质资源,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如《近镜头:温暖的瞬间》多语种版权输出;推出“东方智慧丛书”,至今已出版100多种,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实现中华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传播。开发面向东盟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出融合了AR技术的 中国原创绘本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在越南、泰国建成开放2家境外书店,搭建了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出版传播创新发展中心,致力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东盟出版传播的创新发展。黄轩庄表示,广西师大出版社期待同出版界的同行和东盟国家的伙伴们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贡献更多出版的力量。

冯静分享了四川文艺出版社作为一家专业文艺出版社,积极参与并推动与东盟出版合作的实践与案例。该社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成功输出多部优秀作品,如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作家阿来的非虚构代表作《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德文版、英文版、印度尼西亚文版的输出和出版,鲁迅文学奖得主张者的小说《万桥赋》输出到泰国、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出版社在版权输出中注重创新表达,吸引Z世代的关注,挖掘《琅琊榜漫画》系列所蕴含的中国优秀文化理念和传统美学精髓,积极面向海外推介版权,该漫画系列现已成功输出越南文版、英文版、俄文版和德文版。同时,在版权引进中致敬经典,引进了印度尼西亚文学巨匠普拉姆迪亚的“布鲁岛四部曲”。冯静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以图书为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进一步贡献出版力量。

黄少刚介绍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与东盟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果与路径。通过规模化版权输出、主题化内容深耕和持续性资源培育,广东人民出版社近五年累计向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输出图书41种。《柬埔寨华侨华人史》《中国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等著作填补区域研究空白;《共同富裕论纲》《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等聚焦中国发展经验的学术作品,被泰国、马来西亚批量引进。依托岭南文化特色与学术资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减贫治理与中国方案”两大输出主线。同时,该社积极推动出版形态、传播载体、产业生态和数字渠道升级,利用纪录片、AI技术等创新文化传播路径。黄少刚倡议,深化内容共创,与东盟出版社合作开发“一带一路”主题及海洋文化等区域共性选题;拓展载体边界,探索有声书和短视频等轻量化载体,吸引Z世代群体;以及共建多语种数据库与智能传播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出版合作迈向新未来。

张彩红分享了大象出版社立足河南,扎根炎黄文化发祥地,开展“走出去”工作和版贸工作的经验做法。面向东盟市场,大象社已经签约了28个图书项目,包括泰文、马来文、印尼文等多个语种,其中《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的印尼文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越南文)等“丝路书香”项目近日出版。她强调,大象社充分用好国际书展平台,重点在东盟各国推介主题图书,如“我的国家公园丛书”实现了泰语、马来语、印尼语等多语种的版权输出。做好重点项目与获奖图书版权输出,如“我的美丽乡村丛书”输出到多个国家。在史料文献、考古、国际汉学等学术出版领域持久努力,做好版权输出签订,注重中原文化当中的中华传统基因和当代中国故事推介。同时,积极建设高水平版贸人才队伍,聚集国内高端翻译人才,挖掘海外汉学家资源,实现编辑、出版、版贸一体化高效协同。此外,加强数字版权输出,积极推进融合产品“走出去”,为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