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重启:中国夜经济重燃新赛道》图书在京推介

新浪读书
4月15日,《大重启:中国夜经济重燃新赛道》图书推介会在北京大有书馆成功举办,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主编,“轻资产不夜城”创造者刘磊统筹策划。

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主创分享、专家点评、媒体互动有序进行,在10多家媒体代表见证下,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夜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价值。

推介会上,该书主编贾云峰主持发言后,统筹策划刘磊;图书策划黄蓉蓉;图书策划、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向梅作为主创代表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历程。

刘磊介绍,传统的夜经济模式往往依赖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而轻资产不夜城模式则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理念,可实现夜经济的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书中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来自21个轻资产不夜城,希望能为国内外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方向。

黄蓉蓉表示,该书分为“无序与有序”“规模与探索”“经验与总结”“全球与发展”四大篇章。她分享了创作中对多个轻资产不夜城的寻访经历。刘向梅在发言中,从行业着眼,对书所写轻资产不夜城运营前置的优势进行了讲解。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恒学;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正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王国华分别对这本新书进行了点评,对《大重启:中国夜经济重燃新赛道》出版给予积极评价。

刘德喜教授表示,该书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执行主任、《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主编陈剑题写序言,体现了战略思维的高度。这本新书中所写到的内容与时代需求相契合,与政府的需求合拍,为县域突破找到了新赛道。“轻资产”一词本质上几千年文明和文化的表现,是我国文明发展的需要。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轻资产不夜城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发掘在地文化,实现从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跃升,在此过程中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

黄恒学教授谈到,这本书体现了创新精神,既有国际眼光,又有接地气的方法。文旅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拉动就业,对经济有积极意义, 书中写到的案例是对促进就业的实践。夜晚的灯光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夜经济发展中,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书中的轻资产不夜城案例,是对满足市民文化和物质需求的探索。

许正中教授提到,在书名中用了两个“重”字,有着深刻的含义,引燃来一代人的共鸣与激情,“轻资产不夜城”已超越字面意义,这是一种新时代范式变革的实践与探索。当今,场景成为消费的重要卖点,轻资产不夜城这一场景,恰好成为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生态的价值,是推动“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勇敢实践。

王国华教授说到,一个行业需要引领、需要标杆、需要旗帜,这本书在夜经济领域正是起到了带动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文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在乡村振兴中也有体现,书中提到的竹泉村,把夜经济细致落地到乡村,实属难得。
在现场,媒体代表还与创作者和专家进行交流,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刘磊就推动县域发展和轻资产不夜城迭代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讲到,相较于书中写到的内容,目前轻资产不夜城正在进行着经济与文化的双提升。很多具有文化的地方像是“装进茶壶”,面临有文化却倒不出来的困惑。他与团队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一痛点,一方面,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把文化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回答关于迭代升级的问题时,刘磊讲,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在变化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生物更能够长久的生存,在轻资产不夜城发展的几年里,他们通过复盘持续优化适应环境。目前在文化体系建设和非遗体系提升等方面均有发力,以此推动城市和县域的出圈。

到场来宾被书中的“游客留言区”所吸引。以图书为媒介,探讨夜经济产业链重构、激活消费活力等话题。这本书不仅为国内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大重启:中国夜经济重燃新赛道》图书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标志着该书正式走向读者。如今,夜经济在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影响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将有更多地方在该书的帮助下点燃夜经济新赛道,展现出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