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巨石,八风不动 —评莫言新书《不被大风吹倒》

新浪读书
一直觉得了解一位作家,仅仅阅读其小说是不够的,还需读他的散文,毕竟小说能领略作家的想象力,更多感受到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与见解,散文则是窥探作家内心世界的窗口,那里藏着他们最质朴、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无论是日常的琐碎、成长的片段,还是心底的喜怒哀乐,这些细腻的记录共同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不被大风吹到》就是这样一部散文集,与莫言先前的厚重的小说作品风格迥然不同,没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情节,也没有刻意的文辞章句雕琢,仿佛就是一位老友在昏黄的灯光下对你在缓缓讲述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坚韧、关于生活的点滴故事,质朴且深刻,温暖并坚定。
书中的同名散文《不被大风吹倒》,讲述了莫言小时候与爷爷割草时抵御大风的故事。在龙卷风肆虐的荒草甸子里,草被风刮到天上去,莫言被风刮倒在地,而爷爷却攥着车把弓着背与大风对抗。这个故事,不仅是对莫言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人生哲学的生动体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各自的风雨,经常陷入既躺不平又卷不动的两难境地,莫言老师将这一篇散文名作为书名传递了一种态度:不被大风吹倒,就是一种胜利。
在《我为什么叫莫言》一文中,小时候辍学的莫言在田野里与牛羊为伴,因为过于孤单只能自言自语,被母亲担心“有毛病”,他认为自己给母亲带去了困扰,发誓从此以后要少说话。就这样,他用“莫言”这个名字开始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并最终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他虽然痛苦但是并没有放弃对表达的追求,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大风袭来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强和信念,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的选择,活出真实的自我。
除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具体的人生建议外,莫言还在书中回忆了与余华、史铁生等人的深厚友谊,在《我的室友余华》中,以轻松调侃的笔触,描绘了与余华在鲁迅文学院同窗两年的深厚友谊,他们一起下棋、抽烟、打扑克,吵吵嚷嚷却又充满生机;在《忆史铁生》中,回忆了与作家史铁生的交往经历。他提到第一次见史铁生时的拘谨,以及后来相处中的默契。尽管史铁生身体状况不佳,但他的精神却如雄鹰翱翔在云端之上,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让莫言深受感动。这些友谊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附录和后记部分莫言还介绍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他提到灵感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写作应当扎根生活,“用耳朵去阅读,用鼻子去写作”,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深入生活、贴近自然的创作态度。
莫言认为诉说就是一切,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渴望被倾听和理解,作为作家,他是故事的代言人,但在这部带些许自传性质的散文集中,他坦诚自己也是渴望被理解的,“我想我的痛苦是因为我写了小说,解除痛苦的办法也只能是写小说。”
总的来说,《不被大风吹倒》是一本充满力量与鼓舞的书籍。它不仅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具体的人生建议,还展现了莫言对文学、人生、人性、世界的深刻思考。正如书名所寓意的那样,“心若巨石,八风不动”。只有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屹立不倒。(作者:才宛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