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严家炎学术思想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浪读书

关注

2021年10月16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星出版社共同举办,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承办的“严家炎学术思想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行。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家炎和夫人卢晓蓉,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副校长王博,谢冕教授、钱理群教授等中文系教师,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新星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以及中文系教授温儒敏、高远东、王风、孔庆东先后主持。

严家炎先生是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他以卓越的学术成果和务实的学术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中的“领军人物”。2021年8月,新星出版社出版了汇聚其一生学术思想总结的巨著《严家炎全集》,其内容多与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热门话题相互辉映,比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发掘和梳理现代文学史上各流派的贡献;还有对鲁迅复调小说的发现和评论;对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肯定和研究;等等。值此新书出版之际,对严家炎学术思想及现当代学科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对未来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出更好的期待与建议,恰逢其时。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杜晓勤教授致开幕词,他认为严家炎先生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始终求实、求新,虽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中心,他的学术思考和思想却从未局限于现当代文学学科,一直都有沟通古今中外的气象。他也希望在未来,这一学科建设能够汲取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思想,在新文科建设的浪潮中占得先机,为建构中国文学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主副校长王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从北京大学的学科布局及中国学术的高度,对严家炎先生的学术和教育成就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学界代表谢冕先生介绍了严家炎先生对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先生则从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角度介绍了严家炎先生的成就,并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严家炎先生捐赠图书颁发了证书。随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为严家炎先生颁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奖杯。

严家炎先生的夫人卢晓蓉女士提及,严家炎先生为此次会议修改发言稿数日,因身体抱恙,由其代读发言稿。严家炎先生的致辞中说,六十多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学术研究,他所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与北大中文系宽松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分不开。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严家炎全集》,正是他在北大学习、工作和成长的结晶,也是他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思考的记录。同时,他对未来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出了几点期望,尤其强调了几代学人共同传承的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未来仍不可或缺。

开幕式最后,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代表学校向严家炎先生献花,对严家炎先生为北大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感谢之情。

接下来,学者们围绕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思想、教学理念,展开了讨论。钱理群教授作为严家炎先生的学生代表发言,他将严家炎称为自己学术生涯的“保护人”,回顾了自己从学生到入职北大的几个关键节点,他认为严家炎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不只是他的学术成就、学术贡献,更在于他的为人。

陈平原教授提出严家炎先生本人的贡献大于《全集》。除个人研究外,严家炎先生还编写文学教材,但教材编写会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特别困难。陈平原指出,不同时代的教材是那一时代研究的总结,而严家炎先生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温儒敏教授对严家炎先生表达了真切的感谢,他用“勤、正、宏、放”四个字来形容严家炎先生。所谓“勤、正、宏、放”是严先生的文品,也是他的人品,经历过很多坎坷,最后他做到了知人论世、无怨无悔,对学生充满着使命感,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学术之路,成为学术风浪里的定海神针。

孙郁教授谈到一个全新的体会。新闻学出现后,人们常常以决断的方式来谈新媒体和传统文学的差异,但其实并非如此。他认为重点在对于差异性的发现,而在处理文学流派的时候,严家炎先生对于差异性的写作是非常敏感的。严家炎说文学流派的变迁并非只有生存或衰亡两种形态,文学的进化是细流汇入江海,最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严家炎先生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时候,他内心有着对文学多样性、复杂性的尊重,对文学价值多元性的选择,因为有着彻底的民主主义态度,所以内容才会有多样性。

与会专家结合《严家炎全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定位、发展方向、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晓进教授将严家炎先生的学术成果置于中国现代文学与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认为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不断拓展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学科内涵,为学术规范的建立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李今教授认为严家炎先生将中国现代文学定义为与世界各国取得共同的思想语言的新文学,为人文学科的存在和发展赋予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超越性的眼光和胸怀。赵稀方教授认为严家炎先生建立典范,同时自己又超越典范。治学、为人,一代又一代研究者就这样传承下来,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六十年来,严家炎先生一直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注重原始材料的价值,作为文学研究领军人物,在学术上锐意进取,为现代文学的学科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其高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和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引领着整个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作为他一生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期待《严家炎全集》能为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及文学爱好者带来新的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