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新书分享会:心理学如何改变生活

新浪读书

关注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新书分享会于2021年4月17日在PAGEONE(北京坊)书店举行。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团队撰写,近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享会邀请本书作者中科院心理所陈祉妍教授和清华大学田林博士,以“心理学如何改变生活”为主题,围绕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对谈。

陈祉妍教授表示,心理健康素养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减少心理疾病的病耻感,获取及时有效的求助和治疗,并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更多心理健康技能,从事更多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个体到全社会,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是其中的专项行动之一,该行动第一项结果性指标即“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由当前基线值12%提升到20%和30%”的具体目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调查显示,近十年来国民心理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心理健康素养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意识,还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田林博士认为,狭义的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而广义的心理学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哲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心理学。每个人自己的心理学,其实在改变着自身的生活,正确的理解有助于避免落入心理陷阱,而错误的理解就可能让人走很多弯路,甚至导致一个人在尝试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误区,获得有科学基础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对维护我们每个人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为提升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迫切需要加强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是在2018年全国心理健康素养调查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团队经过文献梳理和专业研讨,提炼出心理健康知识题库,经过专家评审保留其中重要而有共识的知识题,经过问卷测试确定了这50问,实际上是50个判断题。研究中发现,参与答题的人都好奇正确答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研究团队回应这些需求,为这些判断题撰写了答案手册,并逐步丰富,形成了《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这本科普读物。

我们了解到,本书的出版受到业界好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侃认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类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首先就需要解决什么是心理健康的问题。陈祉妍团队新著《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非常好地满足了这个迫切的需求,是到目前为止让民众认识和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最好的指导书。”北京大学心理学临床学博士李松蔚称:“《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是心理学大家为非专业读者撰写的一本心理健康普及读物。以成年人和儿童两条线索,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心理健康常识给予了清晰详尽的说明。用语通俗,说理透彻,同时贴近实际,在具体的知识、方法、生活建议方面都极具指导性。对于常见的误解,也有正本清源之效。相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趋利避害,培养更健康有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丛书出版的第一本。该丛书聚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健康知识误区,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向大众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本套丛书的宗旨和目的。据悉,该丛书接下来将针对青少年、家长、医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重点群体连续出版心理科普读本。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内容简介

关于抑郁和焦虑你了解多少?提前预防心理疾病,不用花钱心理咨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团队执笔;张侃院士、李松蔚老师强力推荐;家庭必备的心理科普读物。

本书是依托2018年全国大规模学术调研,经过题库编撰、专家审核和多轮编写讨论形成的科普手册。该手册面向普通大众,通过故事引入和专家解说的方式向读者呈现,涉及心理疾病、心身健康、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原理,覆盖大众群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难情境或误区,通过了解背后的知识及应对方法,能有效帮助大众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水平。

作者简介:

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与他人合著《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报告》等书籍;译有《理解之谬 改变之谜》《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