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李修文《诗来见我》首发:今天我们如何与古诗词相遇

新浪读书

关注

2021年4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时尚先生年度散文家李修文的新作《诗来见我》在北京面世。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书发布会以演讲和对谈的方式展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新世相live主办。活动现场李修文邀请到他的两位好友——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和著名导演宁浩,三位经历丰富的嘉宾不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青春记忆和人生际遇,更围绕着《诗来见我》,以“当诗词遇到网络热词”“你的生活是什么文风”为主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天我们如何与古诗词相遇

说起写作这些文字的缘起,李修文表示,“诗来见我”可以等同于实现的“现”——“诗来现我”。无论在什么样的时刻,总会有一句、两句诗见证我们的此时此刻。“我并不会因为哪一句诗歌的诗意更高、境界更加开阔才去关注,反而我觉得,往往在我们人生当中,能够在关键时刻安慰到我们的,是跟我们际遇里那些左右为难的时刻有关,而不是纯粹从美学上出发说它的诗意多么高。所以这本书实际上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活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所遭遇到的那些问题,我所遭遇的那些处境,到底在哪些词汇上,在哪些处境上,和前辈诗人们写过的诗词有重合,我就选择了去写。”

《诗来见我》的文字也是瓜熟蒂落的结果,年轻时的李修文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我在年轻时代一直特别盲目,写了一些小说,想写得更好,但是很显然又写不好,跑出去做了很多别的事情,越是心有不甘,越是四处奔走,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国诗词的好,那些诗词再也不是一句两句的所谓的好词好句,它变成像身份证一样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那么一两句话等待着来指引、印证你。”李修文说,“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天然的相信好日子会不断继续,明天将无休无止,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个漫长的终点在前方等着我们,于是我们就要经过那么多的厮缠、折磨,在这当中我们人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叫做自我说服、自我评析、自我完成。通过对诗词的阅读,通过在我自己人生的好多关口上,一句、两句的古诗词不期而遇,破空而出,来印证我们——这就是我们当下的文风、我们的诗意,是《诗来见我》的意味。”

宁浩笑称自己的“文风”是“兵荒马乱、杂乱无章”,“我从小兴趣爱好比较多,用我爸的话说我就是没有定性,没有特别喜欢的一样东西一直往下钻研。今天喜欢搞搞这个事,明天喜欢搞搞那个事,对什么事情都很有兴趣,最后哪个正经学校都没考上,学过美术、音乐,也报过物理之类的班,科学,都不是特别有成效,所以最后选了一个,我走上电影导演这条路是比较偶然的一个情况,似乎觉得我以前学过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有一点用,所以最后走上这条路。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发现,我以前那种兵荒马乱的生活对我的创作还是有一定的营养,有一定的帮助。包括在拍摄间隙有一段时间休息,我就会开车到全国各地,遇到什么样的行业或者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都进去玩一玩,进去看看到底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里头的原理是什么,他们的困境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或者为什么能够失败,这些生活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敬泽称赞李修文谈古诗词“谈出了英雄气”,“什么叫英雄气?英雄气不是人多么成功,人当多大官儿、发多大财、管多少人,是个大人物所以你是英雄。不是。什么是英雄?英雄是人到了绝境,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这时候他身上或许会迸发出他的光芒,我们能看到,能够辨认出他的身上和他的心理的这种光芒。在中国从来就不是诗人自己的事,从来就不是诗人自己关在房子里摇头晃脑的事。诗是关乎广大的世界和广大的江湖,关乎中国人怎么相认。那么多的诗、那么好的诗在世间流传,是为了让它在某一刻在我们的生命里亮起来,照亮自己,见到自己,也照亮别人,也见到那些我们真正爱的人,我们真正尊敬的人,我们真正不能忘怀的人。”

古诗词犹如中国人基因中的遗传密码,“我们的古典传统带来的那种生命力,带来的在各种关卡要害时刻的同理心,以及我们在什么样的地方获得惺惺相惜的英雄气,它作为精神来源,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当中非常有必要得以呈现,甚至也是在我们过去二十年里,全球一体化也好,商业化进程不断汹涌往前发生的历程当中也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中国的古诗词恰巧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我试图想看在今天这个时代里,还能不能在个人的价值或者个人意义的维度上继续充当证人的角色。”李修文说。

李敬泽一直主张读诗不必有功利心,“我们的唐诗、宋词之所以是我们文化和文明中的瑰宝,不是因为它们名声大,而是因为它体现我们这个民族或者中国人最高、最敏感、最美好、最细微、最丰富和宽阔、复杂的那份感受力,那份心灵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而且我们也不必强求所有人都要那样。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我更愿意把诗的事情当成一个个人的修养,个人的自我教育,个人对自己个人心理的一份要求,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巨大的群众性的我们都来吧。自己回家拿一本诗,读得下去就读,读不下去就不读。”

《诗来见我》“纪念我们性命里做不了主的一切”

《诗来见我》所收录作品,大部分完成于2020年春天,最早以“诗来见我”专栏的形式刊登在《当代》杂志上,后陆续在国内各大文学刊物上发表,后结集成书。

在这本书中,作家沿着随心而至、迎面而来的古人诗句,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不仅展现了这些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出了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与此同时,作者也在用古诗注释着每一条赤诚性命。他怀着对命运的敬与念,忍与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们是电工、泥瓦工、乡镇教师、超市小老板,身患绝症的血头等等。作者与他们一同在大地上为活计奔波,在注定了的洒泪之时,在胼手胝足的行旅中,使路人成友人,又使友人成过命的兄弟。当他们身处困境与算法的人生中时,诗句成为了消解宿命的手段,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勇气继续乘风破浪。当他们面对亲情与离别时,那些诗句又化为泪水,滋润着心间。最终当生死来临时,诗句则直接变成一面照尽平生的镜子,使他们从容地看穿自己,看透世间。因此在读这本书时,你会时常惊讶作者的情感是如此温婉炽烈,穿透词与义,入心刻骨、击中心灵。诚如作者所说,“我所写下的不仅是我的审美对象,而是我自身命运的一部分”,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足以“纪念我们性命里做不了主的一切”。

此外,本书还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推荐: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对作品评价道:“读此书,便知道,古人的诗其实不在书里,在我们的命里,在我们的路上,那不是古诗,是我们心底的话水落石出。修文谈古诗,不是鉴赏不是学问,他与古人白刃相见、赤心相见,他把命放在诗里,他让那些诗句有了热血和魂魄。这哪里是谈诗,这写的是从古至今中国人命里的江湖、心里的道路。”

著名音乐人李宗盛也由衷地吐露:“修文,记得去年我跟你说。

要是这一次世界变成我不喜欢的样子,我决定兀自生活不再与它周旋。变化至今仍然在继续,整整一年,我一个字也没写。我还在打量那些经过冲撞淘洗后,裸露出的人心世相。其实当时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你打算怎么面对。

而今天看见你的文字,我总算得到了答案。”

著名导演宁浩:“李修文是个古人,厮守着文人的信仰,穷尽所有,成为了他想成为的样子。人如其名,以文修身,以身修文。眼看着这七尺汉子修出了铮铮铁骨也修出了柔情似锦,其文骨骼精干,笔翼丰满,性刚猛,情浓烈。如王昭君练拳击,有容貌有力气。读之,行云流水大开大合,花团锦簇,刀刀见血。时而天地万物,时而庖丁解牛。看其文章如拜一尊大山大河儿女情长的菩萨,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就在如画般的文字中流淌出来。合卷后性情不去,其味愈浓,久了,那文字和文字后说的清的事和说不清的韵,倒更加清晰起来。忆往昔文盲遍地之时文豪雄起,如今人人舞文弄墨争相斗艳,倒少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家豪客。好在我们还有李修文,还有这样坚守的汉子。睹其修文三生有幸,与之同行,三生有幸。”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宋强,本书责编、《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当当网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张玲参加本次活动。

《诗来见我》内容简介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通过古今对话见证自我完成。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既保留了《山河袈裟》里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切与悲悯,又对古人命运生出入心彻骨的体悟与理解,使文章兼具坚硬和饱满、悠远和贴己、苍凉和热烈的情感力度。这一次,作家沿着随心而至、迎面而来的古人诗句,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这一次,作家不仅展现这些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作家试图透过这些诗人诗句,以自身的真性情体味古人心意、世间冷暖,透视古往今来的人生苍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

作家将一首首古诗与当下的个体生命与人生际遇相连接,感知每个人身上那份挣扎于生活时产生的勇气与赤诚。因此,书中诗句便不再限于意境中的优美,而是与命运融合时的“如是我闻”,亦或是“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顿悟。诗由远走近,由古向我,由物及心,比坐在花前月下、岁月静好中读到的唐诗宋词更透彻、更贴己。这份已经融进作家血液中的诗句和诗意,在“我”之命运与悲苦中的印证,亦是中国古诗千百年来不断被唱诵、记忆、感动的灵魂根本。

《诗来见我》,为中国文学、世间苍生带来苍凉而热烈、细腻而磅礴的意象、情感、力量和美。

作者简介:

李修文,湖北荆门人。作家,影视编剧、兼职。著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及散文集《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现为湖北省作协主席、武汉大学驻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