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邱华栋短篇小说集《十侠》书写历史上的侠客故事

新浪读书

关注

《十侠》是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的最新历史短篇小说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十侠》将侠客们置身于著名的历史事件中,浮现出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的侠义精神脉络。侠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在追求和实现以及确认文化自信方面,侠义精神依然有着它的当代意义。

11月29日,邱华栋携新书与潘凯雄、石一枫、林遥等嘉宾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国的侠义精神。有趣的是,邱华栋自己是练习过武术的人,邱华栋介绍,自己从15岁就开始学习武术,自己当年的语文老师也是他的武术教练,老师去年是80大寿,就有了重拾少年梦想、写一部武侠小说的念头,于是有了今天这本《十侠》。活动当天,邱华栋一袭白衣,特意耍了一套刀法向师父致敬、向武侠致敬。

《史记·游侠列传》对“侠”的定义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邱华栋认为,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某种侠义精神,中国的侠义精神在每个年代有不同的体现,侠的精神除暴安良也好,怎么样也好,到今天演化成这种行为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担当、信义。

《十侠》包括《击衣》《听功》《绳技》等十篇。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讲述了十位各具特点的侠客的故事,比如,《击衣》写的是春秋晚期刺客豫让的故事,《龟息》以秦代为背景,《易容》则从王莽新朝的覆灭敷衍出来,《刀铭》取材于《后汉书》,写东汉;《琴断》重写了魏晋名士嵇康的故事,《听功》以唐太宗李世民换立太子事件作为叙述的线索,取材自《旧唐书》;《画隐》来到了宋徽宗时期,写的是一个关于画的故事;《辩道》和蒙元时期忽必烈召开的一次佛、道两家辩论有关,《绳技》想象了建文帝败于燕王朱棣后究竟下落如何;《剑笈》的背景则是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部分情节取材自《古今怪异集成》。这些故事的叙述各有腔调,或活泼,或苍凉,或清逸,或悲壮,写出了侠的不同侧面。小说把刺客和侠士放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中,想象历史的细节,赋予人物以温度,复活了侠的精神。

《十侠》是作者在武侠小说历经数次嬗变之后,复归“原侠”宗旨的书写。石一枫认为,这些小说对历史人物有了重新想象的书写,“第一发现了人性的不同的向度,第二发现了历史的不同的向度”。邱华栋表示,“最开始写到豫让的故事,我就在想豫让怎么这么傻,是中国文化的青春期干的傻事,我们知道青春期容易犯小错误,豫让也是中国文化的青春期才出现的这种人。包括荆轲刺秦,不是还有一个人说把头割下来,说这东西给你,你拿它去找秦始皇,说今天干这个事,把命给你让你干成一件事,这事只有中国文化青春期能干成,也是中国文化特别好的一部分,积淀下来,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本书的插图,是从晚清任熊所绘的《剑侠传》中挑选的,另有洪应明、上官周等人的版画。还从当代画家赵明钧的《武侠人物百图》中挑选了几幅。插图和内文之间是一种意趣上的呼应;古之木刻,今之白描,豪气溢纸而出,与小说文本相得益彰。全书内文采用60克瑞典轻型纸,一卷在手,轻盈舒适。封面的设计,有水墨江湖的感觉,引人入胜,与小说的故事内容相映成趣。全书的设计,精美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