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最新长篇《女工绘》:矿场女工们的“爱之书”

新浪读书
著名作家刘庆邦始终关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农民工、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享有“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堪称世界范围内“矿工题材”小说创作第一人。讲述煤矿女性工人之不灭青春、爱情与奋斗的《女工绘》,是其第四部煤矿工人题材的长篇力作,也是其目前唯一一部书写矿场女工故事的长篇小说。日前,作家出版社在大悦城上海三联书店举行了《女工绘》的首发仪式,并在雍和书庭进行了读者见面分享会。

刘庆邦新作《女工绘》首发仪式
刘庆邦:我写她们,因为爱她们
《女工绘》写的是后知青时代一群青年矿山女工的故事。一群正值青春芳华的女青年,她们结束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知青生涯,穿上了用劳动布做成的工装,开始了矿山生活。她们的到来,使以黑为主色调的黯淡的煤矿一下子有了明丽的光彩,让沉闷的矿山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女工绘》是一部爱的产物。”刘庆邦在《女工绘》的后记《我写她们,因为爱她们》中说,该书中所写到的女工原型跟自己几乎都有交往,有些交往还相当意味深长。每一位女工都展现着蓬勃的青春之美、生命之美,都是可爱的,值得人去爱。因为爱的不灭,自己将她们写进书中,以文字的形式使她们永远以青春的姿态存在,希望本书能够唤起人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对命运、青春、爱情等人类永恒话题的关注与思考。

《女工绘》写的是后知青时代一群青年矿山女工的故事
文学界有两句顺口溜:“在陕北提路遥,有人管你饭吃;到煤矿提刘庆邦,有人管你酒喝。”在文学世界里,持续不断地本着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贴着地面”书写,关注底层人的奋斗与命运,路遥和刘庆邦堪称两大标杆式作家。《女工绘》的女主人公华春堂正值韶华便突然香消玉殒,该形象所显现的不屈不挠、勤谨务实又不乏温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华令人动容。小说以华春堂找对象的曲折过程为主要线索,连缀起多位矿场女工的不同命运,写她们蓬勃的青春,写她们不灭的爱情与奋斗。而书中的男主人公、线索是人物魏正方在个人的奋斗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则让人不由地联想到路遥代表作《人生》中人们耳熟能详的高家林。
“短篇王”刘庆邦在谈到本书的创作时说:“短篇小说格外强调文本的文学性和诗意化,自己是本着‘短篇小说精神’来创作《女工绘》的。”《女工绘》全书二十一章,像由二十一个精悍的短篇巧妙连缀而成,可从中读到煤炭的哲学、麦浪的诗意,世俗的烟火气、凡人的众生相,静水深流般的文字里有不时跃动的幽默、平实可感的人生智慧,也有力透纸背的慨叹、叩问与沉思……

刘庆邦为读者签名
优秀的作家离不开鲜活的生活
在发布会上,刘庆邦表示,“每个作家一开始写作,往往会选择写自己的人生经验、感受最深的生命体验。自己1970年到煤矿参加工作,有着多年煤矿工作生活经历,《女工绘》中的内容可以说是自己搁置了50年才付诸文字的。尽管时隔近半个世纪,很多旧人旧事本以为忘却,待到创作时却发现依然鲜活。写作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调动和唤醒记忆的过程,自己对生活中的细节格外敏感,记忆犹新。在创作《女工绘》时,当年的人和事顿时历历在目。优秀的作家离不开鲜活的生活,对于其想展现的生活,不能像葫芦一样漂浮其上,而要想秤砣一样沉浸于其中。虽然我早就成了专业作家,常年定居北京,但从未远离过农村生活,这得益于母亲,我继承了母亲勤奋的秉性。为了兑现向母亲的承诺,17年来,每年清明节、春节前后我都要回老家祭拜母亲,顺便在那边生活一些时日。所以自己与乡亲们的交流自然而然,所以自己笔下的相关农村生活,真实生动,绝无采访式生活的生硬与隔膜。另外,虽然告别了矿场一线工作,但自己现在身兼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的职务,经常有深入的机会,所以对于当下的矿场工作生活样态也并不陌生。”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称赞,刘庆邦具有超强的记忆力,70年代的社会结构、人的情绪和伦理关系等在《女工绘》中有着非常鲜活精彩的呈现,可谓纤毫毕现。“《女工绘》对刘庆邦而言,写的是自己经历过的青春,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写父兄辈的事,对年轻人来说是父辈、祖辈的事。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了解我们的前辈是从怎样一种状态中走出来的,这种了解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李洱认为,《女工绘》大致可以分为“地上”“地下”——“地上”部分更多表现人与人自然放松的关系,展现人情之美;“地下”部分较多在一种较黑暗和紧张的氛围内展现人性之复杂。在《女工绘》中能够读出刘庆邦的一种用心,就是抵抗遗忘。

“活一次,爱一场,才不枉此生”刘庆邦新书《女工绘》分享会
特殊时代的爱情
8月30日,作家出版社在雍和书庭举行了主题为“活一次,爱一场,才不枉此生”刘庆邦新书《女工绘》分享会,活动当天,多位嘉宾围绕“特殊时代的爱情”分享了自己阅读《女工绘》的感受。
同为河南籍作家的柳岸认为,“刘庆邦的作品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叙事从容中有颠覆;感知温度中有冷暖;看似纯粹中有复杂;平凡人物中有宏大背景;带入穿越中有在场感;平实可感中有力度。《女工绘》以平实的笔触、可感的细节,准确绘制了煤矿女工命运多舛的多面形象,以对小人物的书写折射时代特色。”
学者、评论家张元珂认为,人、时代、爱情都是时代的产物,带着时代的痕迹。不同时代爱的表达有所不同,过去的人对于爱的表达比较含蓄,作品中的很多相关表达是真实的,读来感觉很纯粹,很干净。
心灵美学创建者亓昕认为,面对现实的残酷,女性往往更难,刘庆邦的创作闪现着一种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照,很温暖。小说里有一章情节涉及“禁断之欲”,像撒在这本小说里的薄荷或芥末,作品在写唐慧芳时,说了一句,“我就只图个舒服”,似乎带出了作者的态度,中国女性在满足本能欲望的过程中,较比男性有更多艰辛。
刘庆邦表示,作品展现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军事管制严格,时代高压之下是不容有隐私存在的。高压下纯真的爱情更值得讴歌。除了时代背景,煤矿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也起着重大的作用,矿场男工占九成以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即使是干部,夫妻两地分居也是很常见的,《女工绘》中很多情节都是有原型的。
煤矿是刘庆邦的文学富矿,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小说”这口矿井中持之以恒地开掘,越开越远,越掘越深。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这种丰富的积累为他提供了从容创作《女工绘》的底气。黑色煤炭所蕴含的光明、舒缓文字所深藏的能量在其作品中彼此交融,浑然天成。 “据说煤埋藏得越深,杂质就越少,煤质就越纯粹,发热量和光明度就越高。我希望我的这部小说也是这样。”刘庆邦在本书后记中如是说。

《女工绘》 刘庆邦 作家出版社
《女工绘》内容简介:
她们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走进煤矿的工人阶级队伍,当上了矿场女工。青春的光华到哪里都会闪亮,她们的到来,使古老沉寂的矿山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发,春风荡漾。青春总是伴随着爱情,她们的爱情是顽强的,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
女主人公华春堂正值韶华便突然香消玉殒,该形象所显现的不屈不挠、勤谨务实又不乏温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华令人动容。小说以华春堂找对象的曲折过程为主要线索,连缀起多位矿场女工的不同命运,写她们蓬勃的青春,写她们不灭的爱情。
作品文字老练、稳健、平和而不失诗意,以平实的笔触、可感的细节,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矿场女工“大观园群像”,唤起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对命运的慨叹。
作者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家长》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和《哑炮》分别获第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获第四届北京市政府奖。长篇小说中,《遍地月光》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红煤》获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黑白男女》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家长》获第二届南丁文学奖。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国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