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致江东父老》分享会:为不值一提的人或者事建一座纪念碑

新浪读书

关注

“和《山河袈裟》一样,《致江东父老》也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有好多篇都是一次次重写的结果”,李修文称,相比《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里生活本身的质感更加充足一些,“我希望通过《致江东父老》,让自己从一种有名有姓的写作变成无名无姓的写作”。

2017年,李修文散文集《山河袈裟》出版,一个“低产”作家的一部散文集,不仅引起业内关注、登上各类图书排行榜,还成为读者热捧的“畅销书”,李修文也凭此获得2018年的鲁迅文学奖——这也令人不禁对李修文的新作《致江东父老》有所期待。11月30日,李修文携新书《致江东父老》来到北京春风习习三里屯书店,以“为不值一提的人或者事,建一座纪念碑”举办新书分享活动,并与作家李洱、评论家张莉对谈。

为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如果说有什么抱负的话,我的抱负,就是下定了决心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李修文说。

在新书《致江东父老》里,李修文记录下很多在如今叙事中越来越安放不下的典型中国式面孔:落魄的民间艺人、与孩子失散的中年男人、过了气的女演员、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得不抛弃自己孩子的女人、爱上了疯子的退伍士兵,靠歌唱获取勇气的穷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就这么不值一提地活了一辈子,作者写下他们,写下力量,勇气,情义,一如李修文在在自序中写的到的——在春天的黄河边,当我回过头去,看见渡口上长出的花,看见更加广大的人世,不由得再一次决下了心意:那些被吞咽和被磨蚀的,仍然值得我泥牛入海,将它们重新打捞起来;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的心意决了,他们便配得上一座用浪花、热泪和黑铁浇灌而成的纪念碑。

在《致江东父老》里,李修文的山河既是自然的山河,又是令人悲喜交加的山河。它们不是文人笔下闲适的小桥流水、晓风残月,而是古道热肠,是西风瘦马,还是天涯路上那些断肠人。在李修文这些作品中,有铺天盖地盛开的油菜花,冒着香气的甘蔗林,轰隆隆作响的冰河,风雪弥漫的祁连山。它们是威严的庄重的,这样的山河不是用来赞美的,这样的风景也不是用来歌颂的,它们只是作为见证者而存在。见证一个个困顿的生灵,见证这尘世的艰辛悲苦,见证生命个体身处逆境中的向死向生。

阎连科评价:当散文家都在各行一路,李修文却偏把这诸多的一一汇聚起来了。思辩、情感、民间,戏剧与古典,对底层生活的焦虑和对世界的独思。简洁而韵律感极强的文字、深沉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一种后天集成的丰富,而且展示了他面对人与世界时,令人惊惧并信服的天赋才华。

宁浩如此评价《致江东父老》:看其文章如拜一尊大山大河儿女情长的菩萨,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就在如画般的文字中流淌出来。合卷后性情不去,其味愈浓,久了,那文字和文字后说的清的事和说不清的韵,倒更加清晰起来。

重建中国的抒情传统

谈及对《致江东父老》的阅读感受,李洱与张莉不约而同想到“重建中国的抒情传统”这个主题。李洱表示,抒情这个词,最早是屈原的《九章》里,这是中国文学里非常重要的传统,这个传统在新文学以后被长时间的丢掉了。而这种抒情在李修文的文字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他重新在风雪当中看到广大的人群,听到人们的叹息声、喘息声、哀叹、那些失意人、滚爬跌倒的人,写这种抒情的气质,就写得特别的热烈、苍凉、悲怆,在他的散文里表现很充分。”

张莉表示,当《山河袈裟》出版时,就让大家非常惊喜,感觉中国散文有了新生的力量和血液。《致江东父老》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拓展,“当我们被漫天遍野的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所谓散文包围的时候,散文的平庸化非常厉害。《致江东父老》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它和无穷的远方、戈壁滩、苹果树、敦煌、沙漠、危险的远方在一起,真正的散文是这样的气象,它不是你在书斋里、键盘前面随便写敲敲就可以叫散文的,真正的散文写到人心深处、写到民间深处,你难找到第二位散文家这样写到人间气象、人间世相。真正能够把我们内心,搅起风暴,让你念念不忘的作品特别少,而《致江东父老》恰恰是这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试图重建中国散文的高度、深度和温度的书。”

李修文一直强调古典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和启发,“我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的最大启发,并不是美学趣味,更多的是一个写作者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写作的严正境界。很显然,古人不像我们受到如此学科、专业细分之后的限制,所以,他们不会深陷在某种专业生活里无法自拔。他们的文章,只是他们生存和挣扎于世的证据,他们向山水张开,向时间张开,最后,他们让自己的身体作为容器去接纳山水、历史与时间,同时,又让自己的身体作为一根强劲而敏感的神经去感受着它们,最终,他们通过这种相遇,完成了对自己的命名,也完成了和他们所处时代的共鸣。”“写作最大的难度是找到贴切他们的声音和表现形式。”李修文表示,“《山河袈裟》里写了很多‘我’,那个‘我’是急切的,焦虑的。即使是这个‘我’,我们也应该是审慎的,至少是有一些怀疑精神,或者是一定程度上,我已经对那样的充满强制性的‘我’是开始怀疑的,如果我再执迷于那个‘我’,会矮化我的写作对象,因为怕矮化我的写作对象。有太多的‘我’,太干扰了虚实,或者说太不客观,我就开始频繁的转换视角。”——也正因为这样的思考,在《致江东父老》中,读者读到了更加恣意、更加奔放的文字。

《致江东父老》内容简介

《致江东父老》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继获奖作品《山河袈裟》之后的全新散文集。

《致江东父老》收录有《三过榆林》、《我亦逢场做戏人》、《不辞而别传》、《小站秘史》、《白杨树下》、《何似在人间》、《在春天哭泣》、《猿与鹤》等十几篇散文,出版前,这些篇目已在《收获》同名专栏发表。

《致江东父老》书写的对象依然是人民:落魄的民间艺人、与孩子失散的中年男人、过了气的女演员、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得不抛弃自己孩子的女人、爱上了疯子的退伍士兵,靠歌唱获取勇气的穷人……《致江东父老》书写的对象,是在今天叙事中越来越安放不下的典型中国式面孔。我们身边很多人,就这么不值一提地活了一辈子,作者选择写下他们,加入他们的行列,用自己的笔墨,为世上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在写作手法上,李修文打破了传统散文的写作方法,动用各种手段,将戏剧、音乐、电影、小说等元素作用于散文,开拓了散文的文体边界,同时增强了文本可读性。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深处的江东父老,写的是你,写的是我,写的是我们悲欢与共的生活。王蒙、李敬泽、阎连科、宁浩、沈腾、罗晋、蔡皋等人感动推荐!

记录在当今叙事里越来越安放不下的典型中国式面孔,这个世界上,除了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还有很多人,就这么不值一提地活了一辈子,《致江东父老》要用浪花、热泪和黑铁,为世上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继《山河袈裟》之后散文新力作。

◆一本书,看尽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同时也看见勇气,力量和情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深处的江东父老。读这本书,其实是和记忆深处的江东父老重逢。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就这么不值一提地活了一辈子,《致江东父老》写的是你,写的是我,写的是我们悲欢与共的生活。

◆历史记住的,总是大人物。我们看到英雄,很少看到匍匐的人群,我们看到光鲜,很少留意灰暗,《致江东父老》为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起了一座纪念碑。

作者简介

李修文,作家、编剧,影视监制,现为湖北省作协主席。著有《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多部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新人奖、春天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散文集《山河袈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担任编剧和监制的作品有《十送红军》、《疯狂的外星人》等,编剧作品曾获电视剧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