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中国国家博物馆携历史百科绘本亮相北京国际书展

新浪读书

关注

文物是历史生活记录者和讲述者,这些时光中的宝物沉淀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轨迹,如今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期待与更多的人相遇。随着“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历史热潮袭来,青少年儿童越多越多地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知文物、倾听文物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内博物馆的代表,拥有140多万件的藏品和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如何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进而传承中华文明?国家博物馆社教部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课程研发,研发出一系列适合孩子们的历史课程,让文物在历史中“活”起来,让文物数据和信息变为生动的故事和互动性的互动。

2018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历史三年精心打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第一辑5册)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本套图书,源自深受家长和小朋友喜爱的国家博物馆稚趣课程,为5-8岁的小朋友提供了一套适宜的历史启蒙读物。

丛书以历史为纲,以文物为证,以朝代为线索,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在海量考证的基础上,还原出一幅幅中国历史生活的画卷,用绘本的方式,将遥远的生活拉近,成为孩子们可看、可读、可理解的内容。

正如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孙机主张的,历史如果仅仅描述政治、经济、兵制、赋役等,而不对当时的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有所阐发,则历史往往只是一个骨架,而显得不那么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本套图书从家族、饮食、交通、商贸和大河5个日常主题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历史与当下的关系。本套图书一经上市,便在业内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央视新闻频道、北京卫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主流媒体和权威机构,联合推荐,并入选2018年“BIBF遇见的50本好书”。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博物馆教育的魅力和乐趣,8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张意浓老师和肖灵轩老师携国博绘本和国博课程《鬻物寻珍话贸易》,走入北京国际书展,两场精彩课程,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文物与历史,听国宝讲中国故事。

课程从不同地区的特产切入,引出物产“旅行”,结合绘本画面让孩子看到三千年前贸易的场景,进而讲解“市井”“物物交换”“贝币”和甲骨文“朋”等的概念。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跟随老师们的讲解,听得津津有味,互动积极,历史的遥远与陌生感全然不见。

借助图书,国博课程从展厅来到书展,让更多的家庭感受到博物馆教育的奇妙,感知历史和文物的魅力,更让孩子试着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学习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