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首度引进

新浪读书

关注

近日,东方出版社出版一套《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由沈迦主编的英国作家谢福芸关于20世纪中国生活的四本小说,包括《名门》《中国淑女》《崭新中国》《潜龙潭:北平新事》。这套书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描绘出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名门》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始于辛亥前后,作者刚由剑桥毕业,追随父母脚步重回中国,在北京创办贵族女校。作者以两个世交的士大夫家庭宫家与骆家为故事载体,记录了满汉两个家族的家庭生活及身处时代转折的他们对家庭、宗教、爱情的观念。

《中国淑女》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之二 。

处女作《名门》畅销欧美,使谢福芸一书成名,在1929年推出了另一部描述中国贵族家庭生活及转折时代的作品,即《中国淑女》,主角换成了一位贵妇——上海的宋太太。宋太太是谢福芸1926年在前往中国的轮船上认识的。是年初,作者以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的身份,陪同威灵顿勋爵及其父苏慧廉教授一行访问中国,并考察中国各地。

谢福芸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观察了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拉车的车夫,有逛商场的中国农民夫妇、开火车头的司机、宾馆服务员、保姆等。这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是当时中国最直接的历史记录。

《崭新中国》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第三部。

谢福芸在书中详细记述了在中国多地游历的见闻,包括广州、上海、青岛、曲阜、天津、北京、太原、重庆、成都、温州、南京等,表达了她对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的赞扬,对日本侵略的声讨控诉,体现出谢福芸作为国际人士对中国的热爱与友好。

《潜龙潭:北平新事》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最后一部。

故事发生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处于最后平静中的北平,书中的作者浓墨重彩刻画了三位女主人公——她们不惮世俗偏见,团结一心,苦心孤诣,面对重重内忧外患,惨淡经营着一所北平女子学校,为刚刚摆脱身体与精神的桎梏的中国女孩们创造了一座世外桃源。

《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四个中国故事,时间上恰好覆盖了清末、民初、北伐、抗战近代史上四大的重要主题,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与丰富的见闻,提供了有细节有温度的史料。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最真实的形象,引发对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作者简介

谢福芸( Dorothea Soothill Hosie ,1885-1959) 著

英国作家、中英关系活动家。英国循道公会著名赴华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1885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后随父母在温州长大。七岁时回英国就学,毕业于剑桥大学纽海姆学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学业后返回中国,1911年前后与包哲洁(A.G.Bowden Smith)在北京创办培华女校,并自任英文教习。1913年嫁给原英国驻华外交家、探险家谢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并协助编辑了《中国商务地图》(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出任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1931年苏慧廉去世后,将其父英译的《论语》书稿加以编辑,作为“牛津经典丛书”之一,于1937年出版发行。谢福芸一生六次访华,撰写了多部有关中国风物、人情的书籍,畅销于欧美,多次再版重印。

沈迦 主编

196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为记者、编辑,后创业经商,现居温哥华,从事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著有《寻找·苏慧廉》《一条开往中国的船》等。《寻找·苏慧廉》2013年获评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并入围《纽约时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等年度好书榜单,凤凰卫视据此两度拍摄同名记录片。

编辑推荐

★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通”、谢福芸(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中国题材小说首度翻译引进

★四个中国故事,时间上恰好覆盖了清社既屋、共和初缔、北伐军兴、御侮救亡近代史上四大的重要主题

★亲历者的视角与丰富的见闻,提供了有细节有温度的史料,以及回望历史的崭新视角

★作者对笔下的中国既满怀深情,亦有旁观者的冷静,她“赞扬他们的美德,宽恕他们的瑕疵”

★作者与书中的宫家(即翁家)几代人结下深厚情谊,历近百年不衰。翁同龢五世孙,著名艺术史家、收藏家,现居美国的百岁老人翁万戈(其父翁之憙,即书中主人公之一励诚)为四本书欣然题写书名,堪称穿越世纪、跨越东西的一段文坛佳话。

★何光沪 夏晓虹 雷颐 马勇 等名家推荐

名家推荐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请设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到现在,一直住在一个村子里,然而,你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兄弟姊妹、爸爸妈妈的兄弟姊妹,以及同你家走动最勤、互动最多的那些邻居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却都所知甚少,隔膜陌生,甚至由于父辈的纠纷恩怨而抱有偏见、心存芥蒂,那对于你的心态、人生,不是大有影响吗?这四本小说形式的历史书,对于还住在“地球村”的国人来说,真有大大增进认知、改变心态,有益人生的作用——因为,作者是村里一位同我们情深意长的邻居“阿姨”,她讲出了我们所知甚少的爷爷奶奶、叔伯姨婶……的真实又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光有大名人(翁同龢、康有为、胡适之、张学良……)令我们好奇,而且有陌生人(官员、教师、中国人、外国人)令我们感动,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还有明天……而且,这影响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基本上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认知!  

夏晓虹(北京大学 教授)

晚清以至民国,中国女性的生活与观念处在重大甚至激烈的变革中。谢福芸以域外异文化的视角撰写了一系列中国题材的小说,其中几乎涉及到妇女解放运动的所有关键词:不缠足、办女学、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哪怕贵族小姐只争取到了“终身不婚”的结果)、抵制纳妾等。她在中国接触交往的不仅有名门贵妇,也有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们都要面对婚姻、生育、自我意识、子女教育等难题。这种观察与记录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份亲切可感的史料,但比史料更珍贵、更吸引我的是谢福芸对她的中国姐妹发乎内心的理解、宽容与同情,她以她们的一分子自居。而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

马勇 (中国社会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研究员)

英国女子谢福芸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汉学家苏慧廉,她的丈夫是英国中国问题专家,也是数度出使中国的英国外交官谢立山。特殊的家庭背景,长时期的中国生活经历,丰富而多元的人际交往,细腻入微的观察,让谢福芸这几部名为“小说”的作品具有非凡意义:以比历史书写更准确,更细节,更人性的方式,记载了自晚清至二十世纪中叶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所传闻”,是理解那个时代最直接的历史记录,对于想了解晚清民国的读者,完全可以视为历史读物,而且更轻松,更形象,更直观。

《名门》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第一部。

创作于1924年的《名门》,厚达三百多页,并含二十多张黑白照片,为我们勾勒了从清朝灭亡到日本全面侵华前的这一段时期中国的社会图景。

故事始于辛亥前后,作者刚由剑桥毕业,追随父母脚步重回中国,在北京创办贵族女校。作者以两个世交的士大夫家庭宫家与骆家为故事载体,记录了满汉两个家族的家庭生活及身处时代转折的他们对家庭、宗教、爱情的观念。

作者描写人物及故事时虽用了化名,但实为真实人事,并有扎实的历史背景。据考证,书中的宫家即为常熟翁同龢家族,骆大人则是曾任山西巡抚的满族官员宝棻。身为英国贵族女性,以域外人的视角打量中国贵族,不论是角度还是所见,皆别有意味。

《中国淑女》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之二 。

《中国淑女》写作历时两年时间,1929年在英国出版,讲述中国贵族家庭的生活及如何面临时代转型的故事,可以说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式晚清民国的生活画卷。

处女作《名门》畅销欧美,使谢福芸一书成名,在1929年推出了另一部描述中国贵族家庭生活及转折时代的作品,即《中国淑女》,主角换成了一位贵妇——上海的宋太太。宋太太是谢福芸1926年在前往中国的轮船上认识的。是年初,作者以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的身份,陪同威灵顿勋爵及其父苏慧廉教授一行访问中国,并考察中国各地。

当时正是中国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之时,五卅惨案、省港大罢工、南京事件等震惊近代史的事件前后发生,这也自然成了本书的时代背景。中英庚款代表团当时在各地游历,拜会朝野名人,谢福芸的所见所闻便是书中的叙述主体。庚款代表团中方代表有胡适、丁文江、王景春,当时他们与苏慧廉父女同行,这本书里留下了不少中文史料不常见的关于这些民国名人的轶事趣闻。

谢福芸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观察了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拉车的车夫,有逛商场的中国农民夫妇、开火车头的司机、宾馆服务员、保姆等。这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是当时中国最直接的历史记录。

《崭新中国》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第三部。

结束北伐后“黄金十年”的年代,福芸看到的是一个簇新的中国,一切正展现融入世界的勃勃生机。因此,她把这本书命名为《崭新中国》。作者主要描述的是这些在古老传统下成长、渴望岁月静好的中国人,如何走进新的时代。

谢福芸在书中详细记述了在中国多地游历的见闻,包括广州、上海、青岛、曲阜、天津、北京、太原、重庆、成都、温州、南京等,表达了她对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的赞扬,对日本侵略的声讨控诉,体现出谢福芸作为国际人士对中国的热爱与友好。

她在中国生活过多年,目睹自清末到民国的巨变,因此她的描写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女性所特有的视角,能让人体会到她对中国的细腻而深厚的感情。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中国发展的停止,数十年来的建设成就毁于一旦,谢福芸对此作出了控诉,与中国人站在一起,声讨侵略者的罪恶。

《潜龙潭:北平新事》是《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的最后一部。

谢福芸在写作时,中国还在硝烟中。作者通过描写这所女校几个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她写这几个普通人,意在展示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及对胜利的信心

本书讲述了谢福芸在北平客居数月,与三位品行高洁、可敬可爱的中国女性——魏树华、骆香华、魏树华的侄女晶莉相处相知,彼此欣赏,最终与魏、骆两位女士结为异姓姐妹的经历。

故事发生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处于最后平静中的北平,书中的作者浓墨重彩刻画了三位女主人公——她们不惮世俗偏见,团结一心,苦心孤诣,面对重重内忧外患,惨淡经营着一所北平女子学校,为刚刚摆脱身体与精神的桎梏的中国女孩们创造了一座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