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杨振宁最新文集《晨曦集》出版:希望100岁时再出一本

新浪读书

关注

5月10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的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云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徐荣凯,清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清华大学高研院院长、清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茅院生,南开大学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物理学家余理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首晟,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资深研究员赵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等出席会议,杨振宁先生、翁帆女士参加。会议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平主持。

《晨曦集》反映了一代科学巨擘杨振宁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也是一部了解杨振宁近期思想和心路历程的重要著作。其中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还有近期科学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

杨振宁先生在规范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重大贡献,改变了世界物理学的前沿,他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和革命性的。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凭借“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奖。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指出,因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杨振宁应得第二次诺贝尔奖。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也指出,杨振宁的这后一项发现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意义还要深远,其前瞻性是以世纪来论的。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向杨先生颁授著名的鲍尔奖,明确指出,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和他的发现,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

香港中文大学陈方正教授概括说:“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杨振宁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世界级华裔科学家,在中国的民族自信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中美关系的建立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回美国后所做的“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使海外第一次有机会认识真实的新中国。他发起创办全美华人协会并出任会长,在团结和凝聚华人、传播爱国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还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策划和资助了CEEC计划,帮助大批中国高端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深造。2003年归国后的杨先生,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起到了引领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作用;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发表了几十篇SCI论文,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

杨振宁在2017年发表了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动容,杨先生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这充分表露了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这与他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有关。他热切地希望中国富强昌盛,并为中国的进步鼓与呼。

10年前,杨振宁先生出版了文集《曙光集》,先生在《晨曦集》中说,现在曙光已转为晨曦,并说:“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这份信心与期待让人尤感振奋。翁帆女士也说:杨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与会者或做为先生的学生、或做为合作工作过的同事,都深情回忆了与杨振宁先生共事的难忘经历,先生在科学上的贡献与成就毋庸置疑,而更令人难忘的是先生待人的真诚热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之心。杨振宁先生在发布会上说,这一两年更看出来中国的外交、经济、国防都走进了新的时代,希望自己100岁时再出一本“天大亮集”。

晨曦载曜含辉,光照大地万物。它的巨大能量,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期待!

内容简介:

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

了解杨振宁先生近期思想的重要著作

《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书中收录了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作者简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并被多家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翁帆,杨振宁夫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

前言

10 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这样解释为什么取了这个书名: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 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当时觉得改革开放30年,看见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过30 年,我自己看不到了。

没想到以后10 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为编辑此书,许晨女士做了大量工作,谨在此致谢。

                                                                   杨振宁

                                                                          2017 年8 月

后记

2007 年杨先生的《曙光集》出版。我曾在书里的“编前言”中说,那本书记录了20 多年间“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晨曦集》是《曙光集》的续集,仍是先生的心路历程,只是增加了一些别人关于他的文章。

《晨曦集》的出版又值先生九十五岁寿辰。先生常说他的一生非常非常幸运。与先生在一起十几年,渐渐明白了,一个如此幸运的人,他关心的必然是超越个人的事情。同样,一个如此幸运的人,自然是率真、正直、无私的,因为他从来不需要为自己计较得失。他本可以简单地做一位高居于科学金字塔顶端的活神仙,可是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让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他认为重要的事情。

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

                                                                 翁 帆

                                                              2017 年8 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