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奖励新人:石一枫、鲁敏、李云雷荣获第五届冯牧文学奖

新浪读书

关注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6日在京揭晓,作家石一枫、鲁敏和李云雷分别因其近年来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批评上的成绩而获奖。冯牧文学奖是为纪念中国文学界的卓越组织者、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而设。目的在于奖励评奖年度内,以其作品丰赡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在文坛初露头角、潜质优秀的文学新人。奖励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对文学趋势、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发表富于创见的评论,体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的青年批评家。

第五届冯牧文学奖给石一枫的授奖词是:石一枫是新锐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小说面对当下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普遍的精神难题,尖锐发声,引人注目并得到了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认同。他的《世上已无陈金芳》等作品,以人物的独特、文风之犀利以及俏皮的言说,使京味小说的传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讲述“中国故事”、积累文学的“中国经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给鲁敏的授奖词是:鲁敏的小说创作,在平白如水的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寻找着新的文学元素,重建了关于“底层生活”的知识和价值,呈现了特殊的文学史意义。她的小说既饱满醇厚,又展示了丰富的可能性:早期专注于人性的幽暗,接续的是启蒙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传统;近期执著人间的友善和暖意,更多地显示出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的情感谱系。

给李云雷的授奖词是:李云雷是守正持重、富有情怀的青年批评家。他对“底层写作”的持久关注和耐心阐释,使这一文学现象有了历史感和知识谱系性。他的《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等论文对现实主义内在机理及发展变化的扎实研究和深刻见解,澄清了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误区,以理想主义的姿态重申了现实主义的当代意义。

石一枫在现场的获奖感言中说,冯牧文学奖是一个奖掖青年作家与批评家的文学奖项,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与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似乎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精神症候,就是“媚少”,仿佛年轻就是绝对正确的,就是畅通无阻的,就是可以一边撒娇犯浑一边自以为真理在手的。我这个年纪虽然不敢妄称青春,但在文学写作上,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青年,今天这样一个以“冯牧”命名的奖项也恰恰提醒了我,比起自鸣得意的轻狂和沾沾自喜的卖弄,我更需要的是学习与体会,是实践与打磨,是以前代人的成绩为基础,找到自己在文学上完成新的探索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比起“写什么”和“怎么写”,更加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写”。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生活,体会与我貌似不同但又无法割裂的人们的所思所感,进而尝试着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境遇做出具有整体意识的剖析,成为了在我看来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作家所应担负的责任。

鲁敏将自己形容成时代中的“苍耳”,她表示自己20年的写作期,也是整个时代在高速发生着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伴随着城乡迁徙,文本场域也自乡土转为都市;时间在让我们变老的同时,也酿造着我们的感受与创造力,我们开始从个体经验的局限扩展到与外部的呼应;随着整个家国力量的崛起,我们也开始在世界文学版图中一点点构造起自己的疆界。每个写作者都在以不同样貌的努力,试图捕捉和呈现这激荡时代巨躯上所悬挂着的、如同苍耳一般的精微个体——随着时势的脉动与行进,“苍耳们”会有着共同频率的振动,也有自我意志的申张,并从中折射出人性的委泥与飘逸、其中的爱与梦、以及无限可能。

李云雷说,当代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这对文学和文学批评来说是一个契机,我们既面临着危机,也面临着挑战。文学批评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切入时代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命题,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交融与交锋,引导文学创作朝新的方向展开,也引导作家们以新的眼光看待现实,以新的视野理解历史,为想象力的飞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冯牧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陈建功介绍,2000年创建的冯牧文学奖,是为纪念中国文学界的卓越组织者、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冯牧而设。这一奖项曾在我国文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持续三届之后,因为诸多原因而中断。2015年,在多位评委的建议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评奖得以继续并于2016年举行第四届冯牧文学奖颁奖典礼。第五届评奖的初选工作自2018年1月中旬开始启动。

本届评奖,进一步明确了冯牧文学奖作为“专家奖”的定位。主办方邀请熟悉当下文学情况的5位专家(匿名),组成提名小组,每位提名人提出不超过3人的备选名单,后又以不记名的通信投票方式,从中遴选10名候选人以供评委会讨论。此后,评委会成员深入阅读了入围者的作品。本届评委会副主任由高洪波、李敬泽和吴义勤担任,评委会委员是:陈晓明、孟繁华、施战军、徐剑、阎晶明,评委会的秘书长由程小玲担任。3月31日,本届评委会终评会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经过与会评委充分的讨论,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三位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