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学习中国通史?

新浪读书
自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通史的著作不知凡几。如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等。
随着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历史学者在编写不同版本的中国通史时,内容和形式也各有侧重。钱穆的《国史大纲》将落脚点放在考察历代兴亡之因上;张荫麟的《中国史纲》虽只写到东汉之前,但他是将焦点聚焦在社会变迁、思想贡献以及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上;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则更多关注经济、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可以说,不同版本的中国通史,除了表现作者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历史的期待。
那么,到了21世纪,当中国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我们应该需要一部契合当下需求的中国通史。现在的人们,除了渴望从历史中了解朝代兴亡、经济发展等历史大势之外,更加渴望了解历史上生动的人和鲜活的思想,渴望更客观了解历史之后的古为今用。
历史是人学,可惜的是,许多中国通史忽略了历史中“人性”的一面,只是把历史当作结论生吞活剥,丧失了它的鲜活性,大众也就丧失了阅读它的兴趣。

喜马拉雅和新亚文化刚推出的“《中国通史》大师课”则瞄准当下人们对历史的需求,以音频的形式献上一部中国通史。
该课程的策划者邀请了17位国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顶尖历史学家和学术新秀,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宋史专家邓小南等,与他们不断讨论、研磨,以专业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呈现了一部异彩纷呈的真实历史。
有人说现在是“知识焦虑”的时代,也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学习的时代。在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很多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知识”虽然爆炸,智慧却越来越少。人们热衷于学习专业技能,但专业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解决一时之需,真正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却要依靠智慧。“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可以让个体在焦躁的氛围中心灵安定。想要习得智慧,学习历史可能是一个好方法,历史上群星闪耀,他们以高超的智慧改变了所在的时代,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将看得更高,想得更远。
在职场中打拼的白领金领,如果在专业技能外,了解了一些中国历史,可能会发现中国历史中的“道家”智慧将告诉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幸福,更珍惜眼前的生活;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了解点中国历史,可能会发现兴衰成败有据可凭,有理可依,了解了历史发展大势,掌握了历史变化核心环节,预测未来几十年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了些眉目;从事管理和领导岗位的人去了解中国历史,可能会发现历史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的答案也写在了历史之中……
历史纷繁复杂,里面几乎牵涉了人类世界所有面向,不同的人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我所用。所以对于热爱历史,喜欢通过音频课程获取知识的人,这一部“《中国通史》大师课”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