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巨著《人生拼图版》:一幢公寓楼里的上千种人生

新浪读书

世界文学出版史上最大的遗珠《人生拼图版》
世界文学出版史上的最大遗珠
1975年6月23号晚8时,巴黎一幢公寓楼,近600页的篇幅,99个章节,每章分为42项,以数学式的严密结构,有条不紊地描绘了公寓中1468个人物的包罗万象的瞬间。
这部诞生于40年前的法国却精准诠释当下世界的预言之作,包含了上百部小说,上千种阅读快感和全体人的人生,是一部“无法归类”的文学经典,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堪称当代的《人间喜剧》,写出这个时代允许写出的一切,覆盖这个时代所有的文学。
这就是世界文学出版史上最大的遗珠《人生拼图版》,作者乔治·佩雷克为此构思了10年,他把这幢公寓楼当成一个10*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了一个空格之外,其余99个格子分别与99个房间相对应。他依次描绘每个房间的家具、布置、各种日用品和人物、故事,写完一个房间再写另一个房间,从地下室一直写到顶楼,房间的次序不是按水平或垂直方向,而是按国际象棋中马步的着法进行的。他如同电影导演一般,让目光扫遍大楼内的每个角落,进而将镜头推进房客们的内心深处。
这种无以复加的繁琐结构会使读者如堕迷雾、不辨东西,但是一旦理解了这种结构,读者就会发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都是优美动人、玄妙有趣的故事。

拥有数学式严密结构的楼房示意图
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整部小说情节的时间跨度不过一百余年,空间范围不出一幢九层公寓,但全书枝蔓延伸,犹如一张大网,用四十万字的篇幅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小说上起古罗马兴衰乃至日本起源,中及阿拉伯帝国征伐与近世欧陆时局,下至一战、二战以及战后繁荣,由巴黎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出发,笔触走遍欧洲,然后东至广州、冲绳,西至加利福尼亚、安的列斯,南至火地岛,北至北极圈。没有什么人物甚至宠物不能出现在小说中。耶稣、教皇、国王、统帅、政客、学者、作家、画家、大狗、小猫、仓鼠。历史还有事件纷纷被提及,圣子降生、皇位之争、种族屠杀、北极冒险、文学探索、艺术试验、鸡毛蒜皮。各种作品和人类智慧结晶成为故事的元素,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传统的、先锋的,还是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电影,乃至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各种故事依次展开:战争、权斗、探险、复仇、爱情、欺骗、侦探、商战,学术腐败和办公室政治。
这本书被卡尔维诺视为“小说史上迄今为止的最重大事件”,正如中国的《红楼梦》,是一部可以永远读下去的书。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算法分析之父”、图灵奖和冯·诺依曼奖得主高德纳评价说,《人生拼图版》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绝版18年,中国读者心中的白月光
这部传奇一般的经典巨著,在中国也有着传奇的命运。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曾经引进此书,只印刷了三千册,市场上很快绝迹。有读者因为一念之差错过了这本书,后来遍寻不得,留下八个字:失之交臂,嚎啕大哭。另有读者称,《人生拼图版》是他购书历史上历时最长,耗神最大可结局最悲惨的一次。还有读者发微博表示,《人生拼图版》是一本你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拥有的书。
从2000年到2017年,这本书像稀世珍品一样,被各种痴迷之人疯狂寻找,求购,孔夫子旧书网上一本旧书竟被炒至600元。
佩雷克也许是唯一一位由于绝顶天才而一再推迟被公众认知的当代文学大师
《人生拼图版》为何如此勾魂摄魄,让人欲罢不能,这和他背后的神秘作者乔治·佩雷克密切相关。有位占星师在阅读完这本小说后,怀着崇敬之心打开作家乔治·佩雷克先生的出生星图,发现了“处女座—双鱼座”轴线的能量配置:太阳合相土星落于双鱼座,海王星落于处女座。在他的出生星图中,“处女座—双鱼座”轴线两端写着“现实人间—灵性宇宙”。
这位带着深重童年创伤的伟大作家于1978年向世界交出了《人生拼图版》这部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巨作,与莫迪亚诺一样,佩雷克也是犹太人,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
20岁时他就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一部小说《物——六十年代纪事》即获得勒诺多文学奖,从那时起,他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直至1982年去世。
佩雷克的个人遭遇使他成为一个绝不会“为游戏而游戏”的人。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在改写马拉美篇名《消失》的作品中,通篇没有元音 e ——这个法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字母,与“eux”(他们)的发音相同,没有“e”也意味着母亲失踪。
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写作”。现任法国总统马可龙也是该组织的粉丝,并在所有公开场合佩戴其标志。
佩雷克也许是唯一一位由于绝顶天才而一再推迟被公众认知的当代文学大师。从他正式跨入法国文坛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和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这三位闪耀的“法兰西三星”在法国文学几个世纪以来最失落的时间,重新将当代叙事的最高荣誉还给了法语。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获得诺贝尓文学奖,而佩雷克却很遗憾地在42岁那年英年早逝。
一切都是虚构的,一切才是真实的
这部佩雷克构思10年,写了18个月的辉煌巨著,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呢?主人公是三个老人:亿万富翁巴特尔布斯周游了整个世界,在500个港口创作了500幅海洋风景画;温克勒负责把这500幅画贴在薄木板上,再切成小块的拼图,然后由回到法国的巴特尔布斯把所有的画恢复原状,而瓦莱纳则描绘这栋没有门面、看得见每个房间内部的楼房。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之中,包含着楼房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遭遇,充满了人生的真实和谎言、幸福和忧愁,涉及到了当代社会生活里人们所关注的一切题材。
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是,温克勒把拼图游戏做得太复杂,而巴特尔布思没能活到完成500个作品。在第99章的最后一段,佩雷克写道:1975年6月23号,瞬间就是8点钟。巴特尔布思坐在他的拼图板前,永远离开了人世。桌子上摆着他的第439块拼图板,已经拼出的图案是黄昏的天空,可是中间留下一个黑影:还缺一块板块,空缺的形状正好是X,而死者手中拿着的板块却是W。
这真是长期以来人们早就预料到的对人生的一种讽刺。
《人生拼图版》的法语原名直译为 “生活使用说明”。时间走到2018年,人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信息的沉重感无以复加的今天,这本致力于以其轻巧却不失完备来对抗世界的沉重的文学作品,这部诞生于40年前的法国却精准诠释当下世界的预言之作,这部繁复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也许到了该被大众知道并使用的时刻了。

《人生拼图版》 乔治·佩雷克 著 中信出版社
《人生拼图版》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巴黎十七区西蒙-克鲁贝利埃街十一号的一幢十层公寓楼,讲述了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和故事。
这幢公寓楼被作者纵向剖开,将房间、楼道、电梯、地下室划分成一个横竖各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左下角的格子之外,其余99个格子分别对应书中的一章。作者从四楼楼道开始,依次描绘每个格子中的物品、人物、故事,描写的顺序按照国际象棋中马步的走法,绝不重复,故事在四楼紧左侧的房间结束。整部小说按照严密的数学结构,有条不紊地描绘了1468个人物包罗万象的生活。
作者佩雷克将小说设置成这种无以复加的烦琐结构,使读者如堕迷雾、不辨东西,但是一旦理解了这种结构,即撤去了作者安放在小说中的“脚手架”之后,读者就会发现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那些或感人至深、或玄妙有趣、或意味悠长的故事。
可视为小说主人公的有三位:亿万富翁巴特尔布思决心用50年时间完成一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拼图板计划,手工艺天才温克勒持续20年负责为他制作拼图板,画家瓦莱纳则要把公寓楼的百年故事呈现在一幅巨型画作上。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楼房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陆离的遭遇缓缓呈现出来,充满了人生的真实和谎言、幸福和忧愁。总之,它涉及到了当代社会生活里人们所关注的一切题材,从而形成了一部集各类小说体裁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被人们誉为堪与《人间喜剧》《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比肩的杰作。
生与死融为一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命运,只有存在。
编辑推荐
★ 一部诞生于四十年前的法国却精准诠释当代世界的预言之作!
★ 法国文学献给世界的真挚、恢弘的文学巨著;《尤利西斯》用600页描写了18个小时,《人生拼图版》用600页描绘了一个瞬间。
★ 包含了上百部小说、上千种阅读快感和各色人等的人生,形成了一部集各类小说体裁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是一部无法归类的文学经典,改变了对小说的理解,被人们誉为堪与《人间喜剧》和《追忆似水年华》相提并论的杰作。
★ 《人生拼图版》是一幅宏大的静物画,一副复杂的拼图板,一个令人目眩的迷宫,在它精巧的结构和冷峻的叙事中,无处不在地饱含着温情,时而让人悲从中来,时而又让人忍俊不禁。
★ 《人生拼图版》是一部关于生活的寓言,一切都是虚构的,也因此一切才是真实的
★ 《人生拼图版》不只是属于法国,更是属于世界的小说,不过是用法文书写而已。
★ 这是国内“外国文学出版史”上公认的遗珠,1999年版仅印3000册,有读者因为没有买到从而发出感叹:“失之交臂,嚎啕大哭”,此后多年不断被读者询问,新版在未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短短三个月,豆瓣想读人数高达500+,读者绝无理由再次错过。
★ 乔治·佩雷克因为他过人的天才和智慧而一再被推迟认识,他是当代文学巨匠,也是犹太作家代表。
★ 作者46岁英年早逝,而与他同列“法兰西三星”的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作者是其所在文学团体“乌力波”核心的成员之一,而“乌力波”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少年时代的文学偶像,并经常在胸前佩戴它的标志。
★ 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文学,他的任务仅仅是表现这种现实,然后静静等待另一个人超越时空来探究他未完成的棋局,驱动他的不是再造一个世界的野心,而是再造一个世界的使命。
★ 虽然明知一部小说不可能展现生活中所有的奇妙场景,但作者仍然要用辉煌、完美的文字大楼,构筑出一大堆伟大或渺小、可笑或可悲,充满真实和谎言,尽显幸福和忧愁,然而却没有结局的故事。正如佩雷克所说:“总之,当有人跟我说:‘结局是悲剧。’我就说:‘不,结局是喜剧。’有人跟我说:‘结局是喜剧。 我就说:‘不,结局是悲剧。’就像一副必须要不折不扣完成的拼图版。”
★ 读一流文学是痛苦的,但痛苦又是必须的,在这个多元共生却又无比混杂、一切评价标准不断更替的年代,我们始终相信文学可以拯救众生:人生总是曲折的命运、机会和隐含的意义,而这里有全部的人生,涉及到当代社会生活里人们关注的一切题材。
★ 卡尔维诺说,现代写作极度恶劣的病菌是含糊,而没有谁具备佩雷克对这种病菌的免疫力。
★ 佩雷克极具写作高度的作品《消失》与《重现》因翻译的巨大困难,问世40多年来始终无法进入中文世界。
作者简介
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1936—1982)
法国当代作家。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与莫迪亚诺一样,佩雷克也是犹太人,父母都是到刚法国不久的波兰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
“我不知道我与我的童年之间相连的线在哪里绷断了,我忘记了我生命中起初的时光。”佩雷克在童年回忆中写道。
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处女作小说《物:六十年代纪事》,随即斩获勒诺多文学奖,从此,以大约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作,直至1982年去世。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建的奇特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员,这个“潜在文学工场”向作家们提出了各种挑战:S-7写作法、漏字文、离合诗、回文、置换、异位构词法及其他大量“限制性写作”。
佩雷克曾写过一本没有使用字母“e”的小说,接着又写了一本元音字母只使用“e”的小说与之对应。把玩操纵文字的能力似乎是他的天性。要阅读乔治·佩雷克,读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游戏精神中去,然而他的悲剧性家史又使他成为一个绝不会“为游戏而游戏”的人。他在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着某种难以表达,甚至是不可表达的情感。
佩雷克从不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文学,他的任务仅仅是表现这种现实,然后静静等待另一个人超越时空来探究他未完成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