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陈希米全程参与:《史铁生全集》首次收录所有未发表作品

新浪读书

关注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诞辰纪念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史铁生全集》,自作家远去后即开始启动,历时七年精心编纂,由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女士全程参与,从在铁生电脑中筛选、提取原始文件,拟定卷目篇目,到征集散佚文稿书信,目前,这部囊括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撰著的全部作品的《史铁生全集》终于与读者见面。

《史铁生全集》简介

这是一部历时七年精心编纂的文学精品,

这是作家远去之后生者献上的最好纪念!

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史铁生全集》,为2016年审核批准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囊括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撰著的全部作品。其中既有广为人知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各类小说、散文随笔,也有从未发表过的诗歌、书信、读书笔记与早期创作,还有《昼信基督夜信佛》等未竟稿以及颇具情趣的传神画作,读来兴味盎然,作家音容宛在。

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全集自史铁生去世即开始启动,铁生夫人陈希米女士全程参与,从在铁生电脑中筛选、提取原始文件,拟定卷目篇目,到征集散佚文稿书信,乃至与编辑一道对原稿字斟句酌,皆亲力亲为,这便使这部全集大大超越了仅将过往版本简单合成的“文集”“全编”。正如多位资深文学评论家所誉:这部京版《史铁生全集》“最全、最准确”,“是读者和研究者最可采信的文本”。

京版《史铁生全集》具有四大特色:

一、最全、最准确的文本。与一般全集编纂不同,这部全集并未采用任何已出版的流行版本,全部文字皆由史铁生工作电脑中提取或手稿录入,且经反复考订,方拟定全集的整体构架。这便规避了不少现行版本的错漏之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作家创作的原貌。

这部全集辑有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内容:

1。首次辑入新收集到的书信70余封;

2。首次辑入铁生珍藏多年的读书卡片50余篇、页边笔记330余段、有趣的自嘲或赠友人诗10余首、家庭生活照若干,乃至偶一为之的传神画作10余幅

3。首次辑入从未进入过任何选本的早期剧作2部;

4。恢复了以往发表时因故删去或修改的重要文字;

5。增加了必要的“编者注”350余处,以介绍相关人物和创作背景,方便读者阅读。

诸如此类,足以使这部全集在内容上超越其他同类文本。

二、最精到的文字。这部全集绝非所选篇目的简单合成,而是由七位具有高级职称的老编辑和多位优秀校对进行了几近六年的编辑加工。他们为此制定了严谨的“编校统一事项”,不仅严格“三审三校”,还屡屡增加校次,与陈希米逐一比对、更正原稿中的错讹疏漏。即便在数字、标点乃至方言、土语等方面,也力求做到12卷相对统一规范,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作家文字的精妙。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部全集是史铁生所出版的全部图书中最可采信的文本。

三、最经典的装帧。与一般平装文集的简单处理不同,作为国家级重点图书,这部全集由北京出版集团的优秀美术编辑倾力打造。全部为16开精装本;内文版式疏朗美观;封面采用高质量的墨绿色变色皮,烫亚银,热压花;外观沉稳大气,配以淡米黄色荷兰麻布面料书箱,具有经典文本的气质与风貌。这一出色设计由出版社精心挑选的印装厂家完美展现,专家评价“绝不输于国际水准”。这便使这套全集成为铁生全部出版物中最精美的一部,堪称典藏佳品。

四、最低廉的定价。在当今纸张不断涨价的情况下,不少文学图书的定价都到了每印张5元以上。而为让更多喜爱史铁生作品的读者得以购买、各类图书馆便于馆藏,这部12卷的全集,共计270多印张,总定价683元,平均每印张仅2。 50元。国家出版基金验收时,这一项目广获好评,专家表示:如此精美的精装书,这个定价,实在是物美价廉!并将其评为“优秀”。当然,为满足广大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出版社还特制了装有更精美的书箱和史铁生纪念邮折的典藏限量版,仅500套,有编号,定价890元,更适宜作为读书人的馈赠礼品,传之后世。

以上四大特色,绝非“攒书”可及。希米与全体编校人员尽心尽力,七年乃成,相信这部京版《史铁生全集》,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著名作家莫言曾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共同尊敬的作家史铁生!

陈希米:《史铁生全集》编后记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全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做全集,这是人生难得的可能。我告诫自己,这样的机会,无论怎样都该珍惜。

然而终于着手开始的时候,又一次遭遇对什么事都懈怠迷惑的虚无感。发现对编全集这件事,无论目的还是方法,自己都不甚清晰。

为什么要编全集?我不能确定史铁生自己是否会极赞同此事,但是知道他至少不会很反对。做全集和不一定做全集的理由都很多。我相信,一个人写出的好东西,必定是少的;值得一版再版的,更少;而那些“全部”的边沿和角落,其价值和证据性,都很有限。此外,多年来我们俩对其作品资料的存档和整理多有疏忽,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总之,我的热情和能力都远远不够。

但是,只要有可能,把史铁生的文字整理聚拢起来,终究该是合理的行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也无疑应尽全力。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杨柳,感谢我的同学钟晶晶,感谢我的同事田娟华,感谢老朋友孙立哲、柏晓利……没有你们,这个全集将会有很多重要的遗憾。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诸位编辑,没有你们的细心负责,没有你们加班加点,这个全集肯定无法按计划的时间出版。

最要感谢的是隋丽君老师。她的热忱、敏锐、严谨、坚韧在这个全集从启动到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里都给了我深刻的教益。能够遇到这样的编辑,是我的幸运,更是史铁生的幸运。

现在这个全集,主要辑入的当然是曾经在各处发表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时期都进入过不同选本。此次出版,按照隋丽君老师的要求,凡史铁生用电脑之后创作的作品,全部采用电脑里的原始文件,纠正了之前各类版本存留的错、漏、疑。对原始稿件的存疑,还参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系列》(其责编杨柳曾就一些编辑中的问题跟史铁生有过交流)做了校订。

此次新编新收,需要说明的主要有几点:

1收入了史铁生早期创作的剧本、小说等,这些作品此前从未进入过任何选本。

2收入了新收集到的书信七十余封。

3恢复了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一次发表时因故删去或修改的部分文字,散见在该书三个章节里。这是史铁生明确的意愿。

4史铁生看书时会把一些感想写在书页空白处,偶尔也会零散地记一点在电脑里。这次选了一部分还算连贯的“碎片”,冠以“读书卡片”和“页边笔记”收进杂记卷。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5选了一点好玩的东西:偶尔的涂鸦,给朋友画的贺年卡,信手转(zhuǎi)的打油诗,透析时写的手机短信等。这些不登大雅的东西也凑在全集里了,不知是否合适。

6在未竟稿卷,收录了一部分史铁生尚未最终完成、发表的作品。还有个别篇目,如小小说、诗歌等,因数量少,均按编辑体例辑入相应卷册,且都做了未刊说明。

7关于访谈卷。这一部分应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品。此次收进来的绝大多数是经史铁生本人校订过的谈话记录,也算反映了他的一些想法以及生活状态。

8对个别明显不合理的错谬,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编者或编辑做了未加注明的修正。特别是对有些文字用法不一的地方,尽量做了局部统一。个别确实无法辨认、修正的可能错讹,则保持了原样,加注了说明。

9。遵照编辑要求,增加了必要的编者注;无法确定写作日期的,只能空缺;或为当事人,隐去了一些人名。

在这个全集里,有些文字,比如在70年代写的书信,现在读来显得幼稚、无知;还有一些文字,或许是偏见、浅见。有编辑提出删去,我想还是保留原样吧。因为史铁生自己曾在1994年为《史铁生作品集》写的《作者后记》中说:“很多篇章已不忍卒读,但放弃如同遮丑,反促幼稚长成诡诈,想想实在不好。况且,走向未来不该以贬损过去为快意、为轻装,就如同任何时候也不能对初恋的痴与悲喜轻描淡写。”我以为,这个态度,到今天,即使过去了二十一年,他也应该不会改变。我还想,这倒是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起点,那一代人的起点。

虽经各位参与者全力尽心,这个全集也不可能做到真正“全”,遗憾和错漏难免,但愿以后有机会不断弥补、完善。

最后想记一笔的是,在史铁生的电脑里,未竟稿《我在史铁生》的word文档最后修改时间是:2010年12月30日, 9:35:58 ——这是他最后干活的时刻。

有最后,才会有全集。

他已经去世五年,五年没有再往前走。今后还会有更长的时间止步不前……

是为编后记。

 陈希米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