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174517号”普里莫·莱维:他让书写奥斯维辛变得可能

新浪读书

关注

西奥多·阿多诺曾经说过:“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面对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人们可以斥责,可以悔恨,可以痛哭,但不能诉诸文学,不能通过文学这种一般形式来“搬演”这一段极为特殊、极为苦痛的历史。但,有一个人让这种说法不再奏效。

在谈论这个人前,让我们先聊聊奥斯维辛。它到底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奥斯维辛,它绝不只是一座集中营,你可以称之为地狱,但它也不仅是“一座”地狱,它首先在数量上就令人惊讶:奥斯维辛是位于波兰小城奥斯维辛附近的四十多座集中营的总称,奥斯维辛、比尔克瑙、莫诺维茨是其三个主要营区。在这里,生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急速流逝:劳动重压、疾病与毒气灭绝。

这里的人不是一副副血肉之躯,而是一连串数字。数字不带情感,只有将人转变为序列中的一个个小环节,在屠杀过程中,执行者才不会觉得惊讶与不可接受。这些“数字”在冬日被赤裸驱赶到室外,当他们连续超载工作,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到达集中营的那一刻就被驱赶到毒气室……

在这里,女政治家西蒙娜·薇依是78651,波兰上尉与作家维托尔德·皮莱茨基是4859,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人则是174517。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1944年,莱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1945年,苏联红军解救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莱维得以与其他幸存者一起,走出了这个人间炼狱。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并逐渐写作大屠杀回忆录、小说及诗歌,在全球获得极大关注与成功。2015年,莱维作品全集入选《纽约时报》年度非虚构作品。

莱维让书写奥斯维辛变得可能,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莱维虽为受害者与幸存者,但其围绕奥斯维辛、纳粹德国、犹太人大屠杀展开的写作既无仇恨宣泄,也无怨天尤人,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理性和闪耀的智慧。

1943至1945年,普里莫·莱维被关押在比尔克瑙集中营,他目睹纳粹的疯狂、死神的面孔和人性的深渊。1945年,因苏军的到来,莱维和其他一些囚犯侥幸逃脱了地狱,但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眼前的这条从奥斯维辛返回家乡的道路饱含泥泞和曲折,剩下的人生也被大屠杀定义和解释——因为他们是“幸存者”。

在他关于大屠杀的经典著作《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普里莫·莱维写道:“我并不想也没有能力做历史学家的工作,即全面地考察对象。我几乎将自己局限于纳粹集中营的范畴,因为我只有这方面的直接体验。……人们从未在其他时间和地点目睹过如此出人意料和复杂的现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屠杀如此多的人类,而且将技术智慧、狂热和残忍如此明确地结合起来。”纪实文学,没错,文学才是莱维所依仗的,他果真在奥斯维辛之后写出了诗篇,充满勇气直面历史,也直面自己的痛处。

“奥斯维辛记忆”从来不只是某一个人的,他属于一个群体,更属于所有人类。我们必须铭记。莱维与同属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外科医生莱昂纳多·德·贝内代蒂共同发布了关于奥斯维辛的一系列报告,后人将这些文件偕同其他重要证据构成了一本集子《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不断修正证词意味着不断接近历史真相。这些1945—1986年间的证词来源各异,既有莱维和德·贝内代蒂自己所叙之事实,也有其他被囚禁、迫害者乃至施暴者家属的现身说法,它们都真实有力地反映了集中营里囚犯们的非人生活。诚如莱维所言,“执着地修正自己可能出的差错,常常会赋予搜寻真相的人一种身份,而它胜过单纯的证人身份。”这些证词是必不可少的记忆,成为我们反思历史和人之价值的依据。

莱维是奥斯维辛幸存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化学家和作家。在他的散文集《他人的行当》中,莱维审视了自己的行当——作家与化学家,更关注他人的行当。用莱维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在十余年间的徘徊中所酿出的果实……是对他人行当的侵犯,对动物学、天文学和语言学等无边际的疆土的突袭”。他穿梭于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索了那些令他着迷的对象和特殊的经验:他的房子、昆虫、想象中的动物、儿童的游戏、化学家的语言、法国作家拉伯雷、德国诗人特拉克尔和保罗·策兰的晦涩文字、第一次使用文字处理器、60岁时重返校园……在这本书中,我们终于能看到一个“幸存者”身份之外的莱维。如果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是最苦痛的莱维,那么《他人的行当》则是最快乐的莱维。

莱维也写小说,《扳手》(本书及以上三本书均收录于三辉书系·莱维作品集)便是其中一部。在这本诙谐的小说中,莱维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经验上。体格健壮、经历丰富的装配工利贝蒂诺·福索内向叙述者——一位作家、化学家——分享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人生故事,他热爱工作、享受劳动,以职业为冒险,从平凡中获得了自由。这些故事串联起一个又一个通常被忽视的瞬间,令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黯然神伤,为人类的智慧与局限,也为生命的伟大和渺小。在这部小说中,莱维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他重返日常生活的主题,为自己,也为所有奥斯维辛幸存者诠释了另一种理想人生。

梁文道这样评价莱维:“他的作品中的正直、尊严以及不可掩盖的人性光芒,足以使之跻身伟大文学作品之列。”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托尼•朱特也认为,除了严谨、精确,莱维还具备说出事实的勇气、抓住关键的能力、对恶的清晰认识,以及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莱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出了关于大屠杀的诗篇,或许诚如朱特所言,莱维的作品的价值正在于,他超越了个人的苦难。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内容简介

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编辑推荐:

◆本书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奥斯维辛的经历经过四十余年的沉淀,这个见证者成了人性本质的思考者,这本书因而越发沉痛,也越发清醒。莱维记录了集中营中暧昧与矛盾的道德世界,也辨析了集中营之后记忆的模糊性,“德国人”的自辩与反思以及人们对集中营的想象与无法想象。

◆莱维的文字犹如一把手术刀,切开了那些人们意欲隐藏的、渐被遗忘的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的病痛。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著作一再证明了人类精神无法被战胜,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足以获得击败死亡的能力。

◆莱维作品集目前共收录9部作品,包含全新修订的《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休战》《若非此时,何时?》,亦收入了《扳手》《他人的行当》《不定的时刻》《记忆之声》等关于奥斯维辛与其作家生涯的重要作品。

《他人的行当》内容简介

如果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是最苦痛的莱维,

那么《他人的行当》则是最快乐的莱维

《他人的行当》收录了普里莫·莱维从1969年至1985年所写的43篇散文。在这些诙谐而迷人的文字中,莱维审视了自己的行当——作家与化学家,更关注他人的行当。用莱维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在十余年间的徘徊中所酿出的果实……是对他人行当的侵犯,对动物学、天文学和语言学等无边际的疆土的突袭”。他穿梭于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索了那些令他着迷的对象和特殊的经验:他的房子、昆虫、想象中的动物、儿童的游戏、化学家的语言、法国作家拉伯雷、德国诗人特拉克尔和保罗·策兰的晦涩文字、第一次使用文字处理器、60岁时重返校园……

这本书博学而幽默,温暖而节制,既展现了莱维对人类文明的独特思考,也传达出他的信念;尽管我们的时代充斥着问题和危险,却并不令人生厌。

编辑推荐:

读过普里莫·莱维充满苦痛和黑暗的奥斯维辛回忆录,我们是不是都忘了他的生命中也有和煦的阳光?他的双眼见证过死亡和人性的丑恶,却也能发现生命中每一个微小而美好的奇迹。《他人的行当》近乎一部“后奥斯维辛”岁月的莱维自传,书中满是趣文,那是莱维最原初的童心,是他最温暖的记忆,是他对人间充满好奇的探索,也是他对这个世界仍怀有希望与爱的明证。

《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内容简介

幸存者证词拼成的奥斯维辛

真实而震撼的纳粹集中营见证录

不断修正证词意味着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本书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证词合集,由身为化学家的莱维及其奥斯维辛狱友、外科医生德·贝内代蒂共同整理撰写。这些1945—1986年间的证词来源各异,既有莱维和德·贝内代蒂自己所叙之事实,也有其他被囚禁、迫害者乃至施暴者家属的现身说法,它们都真实有力地反映了集中营里囚犯们的非人生活。诚如莱维所言,“执着地修正自己可能出的差错,常常会赋予搜寻真相的人一种身份,而它胜过单纯的证人身份。”这些证词是必不可少的记忆,成为我们反思历史和人之价值的依据。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真实、勇敢的纳粹集中营见证实录,其中收录的证词为纳粹战犯的追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证据,也为后世了解那一段黑暗与恐怖的历史提供了一次珍贵的机会。

◆在书中,见证者们谈到了囚犯工厂、宿舍、医务室、死亡淋浴室与焚尸炉,谈到了集中营里的生活以及战后的省思。即便战争已经过去,对亲历者而言奥斯维辛就像一场如影随形的噩梦,从梦中醒来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那些残酷时刻,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本书揭露了鲜为人知的奥斯维辛真相,解答了普通人关于奥斯维辛的疑问,例如:集中营是否发生过囚犯暴动?囚犯之间如何互相帮助?纳粹军官如何筛选、处死囚犯?战败将至,纳粹怎样以最后的疯狂迁移并屠杀众多囚犯?莱维与贝内代蒂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揭示了集中营的无边黑暗,直指“人之为人”的本质。

《扳手》内容简介

《扳手》曾获意大利顶级文学奖项斯特雷加文学奖

普里莫·莱维重返日常生活的主题,诠释另一种理想人生

在这本诙谐的小说中,莱维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经验上。体格健壮、经历丰富的装配工利贝蒂诺·福索内向叙述者——一位作家、化学家——分享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人生故事,他热爱工作、享受劳动,以职业为冒险,从平凡中获得了自由。这些故事串联起一个又一个通常被忽视的瞬间,令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黯然神伤,为人类的智慧与局限,也为生命的伟大和渺小。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之后,幽默是可能的吗?莱维通过这部诙谐的小说思索常人眼中的平凡人生,探求被忽视的自由可能。

◆在书中,莱维塑造了一个极具魅力的主人公福索内。福索内奔波于印度、非洲、阿拉斯加和俄罗斯等地,他接过各种奇特的工作,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每位被困在庸常现实中的读者来说,福索内的冒险经历掀开了平淡生活的一角,真实而精彩。

著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和《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作为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具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同时,又如菲利普·罗斯所说,“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相反却充满活力”。他的文字,让人们更理性地思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