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余华力挺老友马原:《黄棠一家》是一个老江湖写出来的书

新浪读书

关注

人文社近期推出先锋派代表作家马原的长篇新作《黄棠一家》,讲述了中产阶层黄棠、洪锦江的家族故事。这部长篇小说借助黄棠之力四散开来,丈夫、儿女、女婿一干人等均被纳入叙述视野,堪称一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浮世绘”。

11月18日,马原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著名评论家陈晓明就这部小说,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阶梯教室,展开文学三人谈,为近50万线上线下读者讲述一场精彩的关于“旧日的先锋与当下的现实”的文学课。

《黄棠一家》:描绘当代中国社会的“浮世绘”

《黄棠一家》以黄棠的丈夫洪锦江遭遇的“碰瓷”交通事故开始,“目击者”把事故照片公布于网络又大敲警察竹杠。儿子洪开元是个“富二代”角色,他人脉颇广,既会飙车惹祸,还能代父对付政敌;女儿的洪静萍拍摄苍鹭河沿岸搬迁的纪录片,挖出沙场工人鲁国庆与城管执法队的暴力冲突。女儿祁嘉宝以“底线价格”从继父手中收购沿河土地;女婿孔威廉的医疗器械生意直接暴露了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层层回扣……此外还有食品安全、人体器官交易、假离婚大潮、娱乐圈选秀等社会问题的彰显。

《黄棠一家》堪称一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浮世绘”。在这部小说中,马原的目光进一步扩展,试图通过黄棠、洪锦江的中产化家族的叙事,形成对中国现实生活的一种“总体性”理解和把握。马原与现实的态度,不是仇恨式的对峙,也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而呈现出了一种平静交流的、但有距离的“和解”。马原呈现出“总体性把握”当下现实,并进而总体性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努力。可以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敏感领域,洪氏家族似乎都有所涉足。黄棠、洪锦江的新中产化家族,几乎涵盖了中国现实的各个重要利益层面。

余华:《黄棠一家》是一个老江湖写出来的书

已经阅读过《黄棠一家》的读者反馈说,感觉小说像“新闻串烧”。对此马原说,“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一代人走向社会的四五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世界完全变的我都不认识了。当年写西藏是因为对西藏有陌生感,我对西藏一无所知,看什么都新鲜,我就把这个新鲜的感受尽量复原或者再造,重新造出一个对我而言、对我的读者而言特别新鲜的一个西藏拉萨。而多年远离人群的“隐居”生活,重新“下山”又令我体会到了这种新鲜感,令我写作充满了热情。”

对马原关于“新闻串烧”的“辩解”,做为多年好友的余华不以为然,“马原身上始终保持的一个优点,就是幼稚。我刚才听他罗嗦半天,为自己的书辨解,我想马原真是,65岁了,还是没变,你搭理他们干吗?你的房子还没盖好,你过几天回去,房子一盖,什么事跟你都没关系了。”余华毫不吝惜对好友新作的赞美,称之为“一个老江湖写出来的书”。余华说,“那么多年我听到好多对马原的惋惜声音,说马原不写东西,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还有人讽刺,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但是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感受是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你去开采还是没有开采。有一句老话叫‘十年修成一个举人,十年修不成一个江湖。’马原过去的作品就像是个举人写的,而《黄棠一家》这种书就是个老江湖写的,并不是说江湖强于举人,举人一定强于江湖,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举人也需要江湖。”

先锋小说的旗帜人物马原

“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锋派”是指20世纪80年代,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

马原堪称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派”小说家的旗帜人物。1984年,马原就已经写下《拉萨河的女神》。这篇小说第一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到一起。1984年马原用这种方法写小说是有特别的意义的,并且后来形成一股无法切断的流向。1985年以后,马原陆续发表几篇力作:《冈底斯的诱惑》(1985)、《虚构》(1986)、《大师》(1987)等。马原把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改变为“怎么写”,预示了小说观念的根本转变。

因为先锋小说无法有效地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先锋派”作家在经历了最初的繁盛之后,都纷纷转型,寻找书写的新路径。评论家陈晓明说,当初的先锋派作家们后来开辟了各自的道路,把汉语文学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转型后的马原也在思考,在我们今天中国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奇迹性、奇观性和日常性混合在一起,而马原把这些浓缩到了一家人的命运当中,《黄棠一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们正在发生历史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也是对我们生活的温习。

在先锋与现实之间的《黄棠一家》

《黄棠一家》毫无疑问是马原自“转型”之后转得力度最大的一部。然而,马原的“转型”,似乎又不是一种简单的转型,而是一种体验的“差别形态”。或者说,马原的转型依然渗透着他“一以贯之”的文学精神。

从价值观而言,马原从来不认为,人类的经验可以穷尽世界生存的全部真相。无论让“叙事圈套”缠绕着文本,还是再次回到传统叙事,耐心地讲好一个当下的“中国故事”,“那个叫马原的汉人”似乎从没有变成一个真正实心实意的,权威的叙事者。这依然表现在他试图在小说中,以不那么符合传统现实主义故事讲述的方法,对故事的意义进行有意“冒犯”。

《黄棠一家》中有大段不同人物对话,有时人物对话甚至掩盖了“故事情节反转”产生的戏剧性刺激,这些对话无不在凸显着叙事声音,形成对小说家族叙事规定性情节的消解,透露出作者对丰富复杂现实的言说欲望,也显示把握现实,而不是将现实戏剧化的努力。小说中突然塌陷的暗河、黄棠的失忆与恢复,都彷佛暗示着作家对当下社会的看法。小说中的几条线索交织,也显得有条不紊,又充满悬念,整个叙事呈现出家族叙事的主干和枝蔓交织的辅助方式。主干就是黄家人的兴衰,而枝叶则是围绕黄家人发生的不同辅助性故事。

马原的这种现实主义态度是耐人寻味的。即使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马原依然没有彻底走出“先锋”的价值姿态。这部作品中,有传统现实主义规范,人物塑造比较成功,复杂而立体,如贺秋和洪锦江。然而,马原没有让现实成为余华或和阎连科式“反讽寓言”的符号现实,而是力图恢复传统现实主义反映现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和解”与“距离”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述方式。先锋的马原曾告诉我们,现实不过是神秘而不可知的幻觉。而归来的马原,却要再次为现实主义立法。

内容简介:

黄棠,某大型公司总经理;其夫洪锦江是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长女是摩纳哥籍富商,嫁给了斐济籍的医学专家;次女是拥有EMBA身份的大型节目策划人,嫁给了法国归侨身份的电影导演;独子是美国籍的在读高中生,他的女朋友比他大七岁,是个有钱的神秘女孩;其母是一位退了休的评剧演员……先锋的马原此刻以现实主义的姿态站在生活现场,耐心地为我们勾勒了“黄棠一家”这个新贵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表达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度关注。马原说,“小说要从天上回到地下”。他依旧拥有那座属于自己的叙事冰山。

作者简介:

马原,当代著名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982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藏,任记者、编辑。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牛鬼蛇神》《纠缠》《湾格花原三部曲》《我的祸福相依的日子》等。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马原的作品多体现了向现实主义回归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