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资讯

访谈实录:马嘉恺分享幻想儿童文学的内容、价值和意义

新浪读书

关注

8月17——23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各大出版机构精品云集,诸多文化名家也即将汇聚于上海。新浪阅读联合其下品牌新浪读书、微博读书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上海书展,通过线下新浪直播间名家采访直播、线上专题页面全面展示、“爱心一本书”公益募集新书活动等让众多读者更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8月17日上午10:00,青年小说作家,造梦师,童年梦想家马嘉恺做客上海书展新浪直播间,畅谈自己的新书《猫的旅店》。

点击进入视频:马嘉恺分享幻想儿童文学的内容、价值和意义

以下为访谈实录:

马嘉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都是比较多的,就是从小自己生活,很少和同伴接触。而这部作品里面每个孩子在13岁以前都有一个小魔女来守护他,过了13岁以后小魔女就会离开他。这个家庭里面的孩子,从小都是有小魔女守护的。但是却有一个孩子,因为长得很难看,就没有小魔女愿意去照顾他、守护他,和他签定契约,所以这里面就有很多情感的成长和一些交锋的冲突。就是一个家庭没有血缘关系要怎样去互相关心、互相成长的一个故事。进入了黑人马戏团以后他们的灵活操纵权会被控制,所以我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探讨一下孩子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变化。

《猫的旅店》是比较新的一个作品。我本身是一个流浪猫的救助者,也收养了很多流浪猫。城市里面很多流浪猫,猫平均能活到15岁,但是城市中的流浪猫很多只能活几岁,甚至不能成年就会因为意外,或者人为原因死去,它们其实是非常弱小、非常可怜的群体。猫其实是非常善良的动物,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猫主动去攻击人类。往往是人类去攻击它们。非常可怕的一点,也是很现实的一点,我们之前几年可能听到过虐猫事件,这样的人可能平时就在你身边上班,打着领带、穿着西装,是看不出来的,这是很可怕的现实。所以人类是强势群体,猫是弱势群体,猫很善良。我那时候就在想,如果人类掉到猫的手里,在猫的旅店里面,猫变成一个强势群体,那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就写了《猫的旅店》这本小说。其实我们小时候很多人都会有离家出走的幻想。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曾经想过逃走后不要让我爸妈看到,就想离家出走。文中这两个孩子是同时离家出走的,偶遇以后进入猫的旅店。然而猫的旅店孩子进去以后就出不来了,所以也是一个很有悬念的故事,我想探讨很多问题。

主持人:这三个作品都是很充满想象力的系列长篇的小说吗?

马嘉恺:是的。

主持人:接下来有没有什么新的出版计划?

马嘉恺:有。幻想这个系列现在出版了三本,但是我的作品可能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我的作品创作顺序和出版顺序是打乱的。因为我从2004年开始写小说,很多人是写一本就出版了,或者在童书界他可能一个系列没有写完就已经开始出版了。我是在长达12年的时间,到今年已经12年了,我没有在出版上花太多精力,我一直投入在写作上面,一直埋头写作。所以下面出来的书有的是比《猫的旅店》更新的,有的是在《猫的旅店》之前创作的。如果全部出版的话,初期的话,我这12里面有八部长篇,这三本是头一批。

主持人:这三部只是第一批的作品?

马嘉恺:对。可以说冰山一角。

主持人:12年的积累其实已经有八部作品之多了?

马嘉恺:对。还有很多短篇,因为我一直在埋头写作,不太关注外面的事情。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就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手段?

马嘉恺:对,自己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主持人:在新的作品里面,有没有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还是通过原来的一些写作方式?

马嘉恺:有。因为现在的童书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很薄、字很大,很容易就可以凑一套这种。

主持人:绘本类吗?

马嘉恺:也不是绘本,就是比较短、比较薄。但是我每年其实都到不同国家去游历,我自费的去旅行。我看到书店就进去,国外文学种类很多,包括儿童文学写得很厚的也很多,像《阿里波特》 系列的,《波西·杰克逊》系列的。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已经很强了,我妻子她是小学老师,所以我非常清楚这一点。你看我的书是很厚的,但是据我所知,读者给我写信有的孩子一天到两天就能看完一本《猫的旅店》。所以我在想文体上要更新,在新书里面有一本新书,我甚至采用了双线平行结构,在儿童文学的幻想书里面好像还没有人这么辛苦,就是我还是在写法上要有突破。但是我保证在读者的阅读效果上是非常好看,能够沉浸其中的。小说必须还是要引人入胜,就我自己痛苦一点写的时候。

主持人:如果小说你从一开始不能进去的话,可能会越来越晦涩、越来越不想读。

马嘉恺:对。我们有个误区,就是很多人喜欢把教条这些东西、教育小孩这些东西放在小学里面。但其实如果你要讲那些东西,就不要采用小说这个文体。小说文体一定是要引人入胜的,否则这个故事讲了没有效果。

主持人:对。

马嘉恺:你有没有觉得大人教育小孩,你这个事情不能做,我给你讲一个道理,你必须听我的。这个时候往往是没有用的。但是文学的故事,你给小孩看的故事,他看了以后特别感动,觉得主人公一起感动、一起流泪了,那这个道理是在心里面的,我称之为情感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就教条的对一个小孩说,你要怎么样更有效?所以说小时候必须引人入胜,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主持人:是这样。其实每一个作者在写一部作品的时候,都是想给读者来传达一些信息的。无论是感情,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之类的。我觉得您其实也是想通过自己的这些作品,来给孩子或者是保留童心的大人传达一些你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您能列举一部作品,跟大家,或者跟读者来共鸣一些什么东西?

马嘉恺:这个问题非常好。但是我要讲的是另一个,就是你要给读者传达什么?

主持人:对。

马嘉恺:你有没有留意到艺术这个东西和现实当中有一点很大的区别,比如说礼貌,一个坏人他可能也很有礼貌。一个品行不怎么好的人,他可能也会装的品行很好。为什么?小说我要表达什么,这个东西叫初衷。初衷这东西我觉得可以说是廉价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我几年磨一剑,我要传达一个什么好的东西。但是就像我刚刚说的,这个小说的效果有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就是别人看了以后是不是真的接受到你这个东西了?

所以我在几年前,2001年的时候就把工作辞掉了。因为我觉得在职场环境里面再待下去,可能就要忘记小说、忘记自己了。但是你把这些东西守护下来以后,努力的把它守护掉,不让它流失掉,不让它被一些不好的东西磨掉之后,你甚至都不用考虑我要传达什么?你只要保留了童心,一些东西自然会感动到你,不要想太多。还是那句话初衷是廉价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我六年磨一剑,我十年磨一剑,我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但是你的小说别人看了以后有没有感受到?有没有感动?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还是要保留住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感觉,这个都要被摸索的。

主持人:我看一些网上的评论,包括知名的阅读推广文,或者是很著名的作家,他们对您的主要评价就是,您现在创作天马行空、色彩缤纷的这种梦幻世界的营造。我觉着您是辞掉了自己工作,而且每年都会自费去全世界周游,去保持自己的童心,才能给读者传递出这种您想象的这种梦幻的世界。我想问一下,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创造力,或者是保持自己新鲜的思维吗?

马嘉恺:其实创作可能跟大家平时想象的不一样,它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能一个孩子看《猫的旅店》看得很带劲儿,一天两天看完了,觉得很受用。但是我创作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包括今天我还带了笔记本,就是一有灵感我就把它记下来。最近不是奥运会?我觉得这个和运动员是很像的。运动员跑步的时候他在脚上绑铅块,这叫负重练习。我觉得如果你只凭天赋,只凭你那些小的天赋是持续不了很多年的,很快会写完的,你要能够有持续的创造力,就好像运动员一样可以做负重练习。我这个负重就是一旦有灵感就记下来。因为我之前发生过有灵感,就没有记,回去就忘记了。我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我一旦进入创作期的话,每天都要去跑步的,跑长跑,就是清空一些东西。

主持人:长跑?

马嘉恺:对。其实看到这些想象的东西,幻想的东西呈现出来是很美好的,很绚烂、很瑰丽,但其实我自己是很痛苦的,这就是你选择创作这条道路的代价,我要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子,我自己选择的,你想把工作辞掉了,就没有保险了,就没有保证了。但是这种事情,我觉得这就是梦想。因为梦想不是一定有人给你打保票的,你一定能赚1000万,你去做这件事情,不是的。我就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是非常执着的,觉得就是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我就是写小说的时候才活着,不去做这件事情就不行。我觉得这个力一直保持着,就创作力不会减退的。

主持人:关键可能是兴趣和爱好,还有热情在小说这一块。

马嘉恺:对。然后上升到梦想以后,你就必须去实现他。因为我有一次跟孩子们讲,有很多孩子不知道长大以后不知道做什么,包括很多年轻人其实也是的,懵懵懂懂大学毕业了去找工作,其实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个问题是什么?大家说梦想是什么?梦想不是说我年薪一定要几百万、几十万。这个不是梦想。什么是梦想?梦想一定是具体的,比如说我要当音乐家,我喜欢当记者或者律师,你有一个很具体的东西,你奋力的去实现它,破除一些阻力,我想当小说家,就算家人不同意我还是努力,我证明给他们看,这个叫梦想,不是我要赚多少钱,那个不是具体的,具体的才是梦想。

主持人:文学有很多类型,您幻想文学其实是独树一帜的一条道路。当时为什么会走到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

马嘉恺:这个问题我回答你肯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没有选择幻想文学,可以说是幻想文学选择了我。因为我不是说,我想写什么类型,我瞄准这个市场上的东西的类型才去写,我是写了很多年以后,今日出版社的编辑跟我说,你这个是幻想文学,你这个应该放到儿童文学里面去出版。我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有人说,你天生就是写这个。因为我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会说幻想文学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它,自然而然就写了这个东西。

主持人:我看书里面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你像豆腐迷宫、空中巴士之类的,都是一些很神奇的东西。我觉得应该孩子读这些东西的时候会有激发他想象力的东西。我想问您的是,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马嘉恺:想象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保留住了,有的人想象力会磨损掉。其实不是进入职场开始被磨损掉,我们在整个学业当中,在学校里面就已经会被磨损。因为每天还是格式化的生活,上学,学业压力很大,会磨损。但阅读我觉得是激发想象力的一个很好的东西。就我自己来讲,我小时候生活在农场的,到很大再回到上海来住,来这里生活的。我小时反而是旷野,老是爬树,捉昆虫,没有想上海市区小孩游戏机那些,也没有很多同伴。可能那个对我而言会激发一点想象。但我不敢说这个东西对所有人都适用。

我的建议是,前人的东西,好的艺术,我初中时候就开始听古典音乐,好看的书去看,就是有兴趣的东西不要放弃。人一旦放弃了你原本喜欢的东西以后很容易就磨损掉了,我们说一个框子,肯定是要把你磨成一样的形状才能放进去的。但是你必须进去,你不进去我升不了学了,我找不到工作了。这其实很矛盾,但你一旦被削成同样的形状放进去以后,你那些独特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这个还是要看个人的,你自己能坚持到什么程度?我不是说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可以让1000个人同时用这个办法可以同时保持想象力,总之我觉得这个很难讲。

主持人:可能是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方式?

马嘉恺:对。你的人生际遇不同,也会很不一样。

主持人:有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看幻想文学会耽误学业。您对这种看法有什么看法?

马嘉恺:我觉得这个想得太严重了,其实大家回想一下,你小学时候,包括80后,我是80后一代。我们周围的小孩,从小都是父母说你必须考前三名,好像你不考前三名就是大逆不道一样的,都有这个记忆。但是你回想小时候,还有人 记得哪次考试考第几名?你还记得大学时候的学分每一门功课是几分吗?没有人记得。其实还是刚刚讲的,就是你必须趁早,像日本的小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干什么。

就是趁早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要到了30岁了,你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其实是很痛苦的。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你为这个去努力,就不会觉得很痛苦,反而会觉得很充实。阅读文学肯定是好处大于坏处的,甚至我觉得顶多是用掉点时间。你到后来数学公式肯定忘记了,物理公式也忘记了,化学符号也不认识了。但文学这个东西是有很大用处的,到成人以后,我相信你肯定有感觉的,进入职场以后,文学这个东西是很综合的一个东西,肯定是有好处的。我不认为会浪费时间。

主持人:我知道您现在也在从事一些翻译的工作,您认为阅读世界名著和阅读幻想文学之间应该存在怎样的关系?或者怎样掌握平衡?

马嘉恺:其实应该这样讲,名著里面也包括了幻想文学的名著,我觉得尤其是孩子,他不要过早的划很多界限,不要过早的有很多很顽固的心理,我觉得自由一点,就是你能力到什么程度读多难的书。

有一点我是反对的,就是有些专家说名著一定要看,都是好的,都是有影响的,但老年人吃的人参也很有营养,你能给小孩子吃吗?肯定不行。我小学时候第一次读的一本书叫《红与黑》,很多成年人也没有看下去过。那本书我看了几页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再看书了。虽然不要太早的划定界限,但是你尽量去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读,名著,量力而行,否则破坏阅读兴趣,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翻译也很重要,我跟很多翻译家打交道,我发现很多书翻译的也有问题,尽量选好的译本,如果同一本书看不同译本,比如《秘密花园》,你去看不同译本,就像看不同的书一样。因为译本考验的是两个语言的平衡能力,还有你母语的能力,否则你找一个海龟,找一个ABC,英语讲的好的人很多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文学翻译的。

主持人现在IP打造很热,包括前一阵很火的《大鱼·海棠》,我觉得您的幻想文学作品其实很适合拍成类似的作品,您期不期待自己的作品有一天搬上大银幕,给全国的少年儿童,包括一些成人来看?

马嘉恺:与其说期待自己的作品被改成电影,我更期待的是有真正想把这个事情做好的人去把它做出来。之前我接触过一些影视公司,已经有不止一家找过我,就是《猫的旅馆》想做成电影。但是有的人他就跟我说,怎么通过这个东西套钱,他不是想去做一个作品。我觉得在所有条件成熟之前,在真正遇到想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之前,遇到这样的人之前,我不会轻易授权的。我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呈现,一定要对得起观众,不是说我见到电影市场好了,快做一个东西来圈点钱、赚点钱,不是的。

其实人,你看20多岁工作,很快到30岁了,真正能做事情的时间,好的十年就当中几个。60岁以后你整个人开始衰退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的才华,我觉得。当然我是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作品呈现出来,而且我希望我应该是可以自己去把控、我要去参与的,把它把控到最好的状态。我不会轻易的做一个粗制滥造的,或者故事一塌糊涂的,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感谢您对所有观众负的责,也对这些儿童阅读负责。您可以推荐几部觉得比较适合孩子来读的书吗?

马嘉恺:我自己写的是幻想,但是自己比较喜欢读现实的,比如《秘密花园》。《秘密花园》可能很多国内读者不太注意,其实它是很好的东西,它有一种情感教育,我刚刚说了情感教育,都是成长小说。

幻想文学的话,我觉得要推荐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像《哈利波特》这种不需要我推荐。我前段时间看到,有一个叫《兰心的秘密》,他就是写《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那个德国作家恩德写的。大家没有太注意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写得蛮好的,是两个短篇组成的。那个译文也不错,《兰心的秘密》这个我推荐的。还有就是冰与火之歌的作者,最近中国引进了一本他以前写的儿童小说,叫《冰龙》。这个故事最近刚引进,我看了,也觉得不错。我觉得这两本可以推荐的。然后《爱的教育》我觉得也蛮好的。

主持人《爱的教育》?

马嘉恺:我今年夏天到意大利住了一个月,《爱的教育》这本书恰好也是意大利人写的,虽然有些东西不适合现在了,但是它那种情感教育的东西,就是我们现在讲价值观很正的那种东西、正能量的那种东西,我觉得是很好很好的。

就是现在很多名著,大家去看,你会有这种感觉,好像不好看,或者好像没这么好。但是我觉得名著留存下来不是因为它多完美,而是它好的地方更多,你看到它的闪光点把它吸收到就行了。像《爱的教育》它不符合现在时代的东西略过就行了,当中好的价值观就吸收过来。甚至我觉得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追风筝的人》这样的书,我觉得都很好。

记者:《追风筝的人》?

马嘉恺:对。我觉得这些书都是非常好的,绝对是有意义的,不会说浪费时间什么的。

主持人因为我们这次活动是联合微公益一起做的爱心读书,以后的全部收入会捐献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下面的专项基金叶柏基金会,它们这边是专门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来捐献图书的,这些青少年都是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的,他们到小学三年级开始才开始学文化课,在阅读这块会面临很大问题。您有什么话可以分享给这些孩子们吗?或者说关于阅读的一些建议?

马嘉恺:我觉得有时候想到这种问题,自己也挺难受的。因为我前年和大前年去两次日本了,他们阅读率普及已经很高了,这肯定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主持人:打断您一下,他们的普及率您能具体说一说吗?

马嘉恺:打个比方,他们有很多地铁书店。

主持人地铁书店?

马嘉恺:对,地铁书店里面放着很多书,品种也非常多。地铁书店你去看那个景象就像我们商场里面一楼卖化妆品的景象,全是人。地铁里面阅读率很高的,我在京都坐电车的时候,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化着妆,很端庄,穿着和服,手里拿一本书在看。就很优雅,大家都很沉浸在这里,没有人在用ipad玩游戏,很少很少。

主持人很少?我们现在地铁里边都是低头族。

马嘉恺:都是低头族,而且可能大家比较吵,你想看书也没办法看。但这个需要时间,我觉得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看书的人还是在增多的。你刚刚说的偏远地区那些孩子,其实也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太严重。为什么?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吗?我是直到高中才开始看书的。

主持人:高中?

马嘉恺:对。我小时候生活在农场,连书店也没有,连买文具的店也没有。但阅读这个东西,不是说一定要看纸的,看报纸、看书,其实你看电视,看任何东西,看大自然、观察人,我觉得这叫阅读生活。

其实你在那个地方肯定有它好的地方、有它美的地方。甚至有时候,在比较安静的地方会比在一个繁华的大城市更好。有些珍贵的东西可能就是在安静的时候自己的遐想,或者可能你这个东西的价值比别的深读了10本书的人还有价值,这都说不准的。

但是希望他们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书读,这肯定是好的。因为你只有看过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包括动画片、文学,你只有看过他们,继承了以后,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所以我经常跟朋友说,不要太狭义民族主义,说我们传统,我们怎么样。其实继承的眼光我觉得要放到全世界,我在意大利看到很多很好的东西,真的,你为什么不去学习?继承的眼光放到全世界,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一种财产,无论它是美术也好,影视文学也好,全部去吸收。然后作为中国人,创造出一部好的中国小说来,那个才会好。否则很难去超越别人,超越什么东西。